首页 >> 延伸阅读 >> 内容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公益行动12】MR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郑州九院微课堂直播第一百七十四期

郑州九院 06-20 08:43 我要分享

脑血管疾病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目标人群已从中老年人向青壮年进展。由于脑血管疾病往往发病急,致残率、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给患者家庭也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MR作为先进的医疗影像检查手段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优势就凸显出来。6月17日上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微课堂第一百七十四期举办,磁共振主任肖红为大家分享了MR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说到脑血管疾病首先想到的是脑梗死,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脑中风的75%。在脑梗死诊断中,DWI序列的价值优于其他常规序列,其ADC值会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对于急性期的脑梗死在DWI序列上会呈明显的高信号,ADC值要低于正常人,不同时期的脑梗死DWI的成像特点不同,其ADC值也不同,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要首选MR检查。脑梗死的病因有很多,结合不同的MRI影像表现,就能区分是何种病因引起的,才能进行精准化治疗。

高血压脑病也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本质上是一种可逆的血管源性水肿,患者有长期的高血压病史,发病时常伴有急性癫痫发作、头痛、头晕、视觉障碍等症状。常累及皮质下白质,较少累及皮质。水肿几乎累及双侧,不完全对称。也有少数累及小脑,基底节区,脑干及脊髓。它的MRI表现为血管源性水肿,双侧顶枕叶对称或者不对称的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FLAIR表现为高信号,DWI为等或低信号,ADC为高信号。患者经过降压治疗后,这些异常信号表现就会消失。

脑出血同样起病急、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逐渐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意识障碍等,临床常难以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鉴别。其病因可有高血压脑病、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管畸形出血等,其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急性期脑出血常首选CT检查,由于脑出血不同时期的脱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不同,MRI表现也会明显不同。对于脑内微出血,不得不介绍SWI序列,又叫磁敏感加权成像,是利用不同组织间的磁敏感度的差异产生图像进行对比,主要原理是SWI对于静脉血流(慢)及脱氧血红蛋白丰富的小病灶非常敏感,检出率高;可以清晰显示静脉瘤、微小出血灶、静脉血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出血性脑梗死、肿瘤卒中、脑血管淀粉样变性等可以清晰显示。

对于脑动脉检查金标准为DSA,但其为有创性检查,头颈部CTA又常需要打造影剂,磁共振MRA就成了脑动脉的首选筛查手段,它无须打造影剂就可以清晰显示颅内动脉血管形态和走形,可以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责任血管,可以判断斑块位置,对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高。

脑灌注成像PWI同样适用于脑管管疾病的MR检查序列,它可以反映出受检区域内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可以分为打药灌注和不打药灌注两种,打药灌注可以就像输液一样需要先注入造影剂,可以得到脑血流量(CBF),脑输血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4组图像;不打药灌注(ASL)只能脑血流量一组图像。PWI主要应用于脑缺血性病变的早期诊断,在脑缺血疾病的超急性期即可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为临床早期溶栓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亦可以用于脑肿瘤的鉴别诊断和分级等。

故MR在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最敏感,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首选检查手段,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微信图片_20220620085117.jpg

肖红:副主任医师 从事放射诊断工作二十余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全身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诊断经验,具有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尤其擅长于脑部病变、脊柱脊髓及骨关节疾病的影像诊断。本人能够认真钻研业务,积极主动学习专业领域内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科研工作并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曾先后多次外出进修学习CT和MR诊断,在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曾参与主持2013年度、2014年度郑州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2项并已完成结题。本人在工作岗位上团结同志,努力工作,同时积极参加院内外组织的活动和志愿活动,先后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科主任、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责编:刘晓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