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图文 >> 内容

王仅仅:吸烟危害多,健康亮红灯!

吸烟的危害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议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烟草使用已成为全球可预防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导致近800万人失去生命。烟草烟雾作为一种复杂的化学混合物,包含超过7000种化学物质,其中至少250种已被科学证实对人体有害,50多种属于明确致癌物。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具有强烈成瘾性的尼古丁、会损伤肺部组织的焦油、阻碍氧气运输的一氧化碳,以及氰化氢、氨、甲醛、苯等毒性化合物,甚至还含有钋-210等放射性物质和铅、镉等重金属。当吸烟者点燃香烟时,这些物质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随着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各个器官系统,长期累积接触会引发从轻微不适到致命疾病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对人体造成系统性、进行性的损害。

首先,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全球约85%的肺癌病例直接归因于烟草暴露。烟草烟雾中的多环芳烃、亚硝胺等致癌物质进入肺部后,会与细胞DNA发生化学反应,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失去正常调控机制而异常增生,逐渐形成恶性肿瘤。临床数据显示,长期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0-30倍,且开始吸烟年龄越小、每日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患病风险越高。除肺癌外,吸烟还与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宫颈癌、胃癌、肝癌等十余种癌症密切相关,例如吸烟者患膀胱癌的风险增加3倍,患胰腺癌的风险增加2-3倍,这些癌症往往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效果差。

其次,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具有隐匿性和进行性特点,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会直接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使心脏泵血负担显著加重;同时,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00多倍,会降低血液携氧能力,导致心肌缺氧。长期吸烟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脂质在动脉壁沉积形成粥样斑块,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变窄、弹性降低。这些病理变化显著增加了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吸烟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3倍,发生中风的风险增加2-4倍,且吸烟量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

吸烟对呼吸系统的损害最为直接和显著,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功能下降的主要病因。香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持续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长期反复损伤使支气管黏膜发生慢性炎症改变,纤毛运动功能减弱甚至丧失,无法有效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进而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肺泡壁弹性纤维被破坏,肺泡结构出现不可逆损伤,形成肺气肿,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活动耐力逐渐下降,严重时即使静息状态下也会感到气短。此外,吸烟会降低支气管黏膜的抵抗力,使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加剧,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同时加速肺功能衰退速度,研究显示长期吸烟者的肺功能年下降率是非吸烟者的2-3倍。

吸烟对生殖健康的负面效应涉及男女两性,对生育能力和生殖质量构成严重威胁。就男性而言,烟草中的有害化学物质会对睾丸生精上皮细胞造成损害,致使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下降、畸形率上升,同时影响精子DNA的完整性,提高精子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临床研究显示,吸烟者的精子浓度相较于非吸烟者降低了15% - 20%。

孕妇吸烟对胎儿的影响尤为严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导致发育迟缓、出生缺陷甚至婴儿死亡。此外,儿童被动吸烟(二手烟)也会增加患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和哮喘的风险。

除了上述健康问题,吸烟还与多种其他疾病有关,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白内障和牙周病。吸烟者的伤口愈合速度通常较慢,且更容易感染。

戒烟是减少这些健康风险的最有效方法。戒烟后,身体会逐渐开始修复由吸烟造成的损害。例如,戒烟后20分钟内,心率和血压会下降;12小时内,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水平会恢复正常;1年内,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会降低一半;5年内,肺癌风险会降低到非吸烟者的水平。

综上所述,吸烟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它不仅影响吸烟者本人的健康,还会对周围人造成二手烟的危害。因此,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戒烟是每个人应该考虑的重要决定。政府和社会也应提供更多的戒烟支持和资源,帮助吸烟者摆脱烟草的束缚,走向健康的生活。

(王仅仅 河南宏力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