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李健
李健,男,现年49岁,现任南阳市桐柏县埠江镇付楼村党支部书记。失去右臂的他 2016年之前还是一个身负30余万元债务的贫困户,6口之家有3个残疾人,但他身残志坚,凭借自己的顽强奋斗、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还带领全村群众逐渐走上了小康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奏响了脱贫路上“追梦人”的最强音。2018年10月16日,李健同志作为全国3名基层残疾人脱贫代表之一,受邀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中外媒体记者见面访谈会;2019年5月16日,李健同志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树立了学习榜样。
身残家困志不穷,苦干实干自拔穷根
李健同志以前是村里的电工, 2012 年一次户外电力作业时,不慎被高压电击致残,失去右上肢成了“独臂人”。妻子又因高血压脑出血偏瘫,光医药费就一次性花去了6万多元;亲弟弟从小就患有精神疾病;家里还有两个在校学生需要供养。种种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一个本来殷实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决不向命运低头,多次跌倒终爬起。作为家庭唯一的支撑李健知道自己不能绝望悲观,无论如何得把这个家撑起来。因病致贫、遭遇种种磨难的他,勇敢面对现实,多方筹资30余万元,从群众手中流转了150余亩土地种植大葱,结果因市场行情不好,第一次创业就赔了25万元。在他的坚强信念支撑和大家的鼓励支持下,他从跌倒处爬起来,到外地学习食用菌、蔬菜种植技术,不断尝试搞特色农业种植,期间也经历过失败的坎坷,经过两年多的苦干实干,2016年他租种的150余亩大葱等特色农业终于喜获丰收,当年除了还完外债还纯收入13万余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2017年,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有几户群众也跟着他开始搞种植,他热心指导、帮助管理、负责销售,使大家跟着尝到了甜头,之后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信任他,跟着干,渐渐地群众过去过于依赖传统种植的习惯正悄然发生改变。
舍我其谁勇担当,智志双扶内添动力
党员选我当支书,我当支书为群众。在2018年4月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李健同志高票当选为该村新一届党支部书记,在群众的殷殷期盼下,毅然扛起了这份沉甸甸的重担。上任后,他先从班子建设抓起,用制度管人管事,坚持遇事大家商、有事集体议,短时间内就把村组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拧成了“一股绳”,让多数群众改变了对村干部的看法,重塑了“两委”干部威信。进村工作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改变,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满意。
推己及人育众人,扶智扶志两手抓。经历过重重磨难的李健深刻认识到,只有智志双扶才能彻底根除贫困户的贫困现状。为了解决村里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较重、脱贫致富动力不足等问题,他创出了三条好经验:一是现身说法,带头讲好“脱(扶) 贫故事会”。他以己为例,主动站出来现身说法,开导、感化身边群众树立自信,靠干致富。二是敞开心扉,组织开好“群众评价会”。三是内联外请,组织搞好“五个一”活动。另外,他对参与的群众实行积分管理,切实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了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牢记使命谋发展,矢志不渝共绘蓝图
围绕“两业”和“两貌”,脚踏实地促改变。在村容村貌和户容户貌改善上,李健带领村“两委”班子共同努力,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新修村组道路1.8公里,并发动群众大搞“厕所革命”“七改一增”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产业、就业上,他结合村情实际,借助自身在食用菌种植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争取到上级专项项目资金建起了34座香菇大棚基地,并牵头成立了付楼村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探索出了整体托管式、个人自管式和部分代管式“三种带贫模式”,使每户贫困户每年净增加收入10000元到30000元不等。创新“党支部+”模式,利用驻村第一书记每年3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到香菇种植基地和扶贫就业基地,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4.8万元,并带动76户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动员本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办生物炭颗粒加工厂,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解决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全村催生了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1个香菇基地、1个稻虾共养基地、1个扶贫就业车间、1个农业加工厂等一批特色产业链条,使没有资源优势的穷村嬗变为特色农业面积超过800亩的发展生机盎然村,实现了贫困户户均有2个以上稳定增收渠道,90%的贫困户至少有1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牢记初心和使命,誓叫旧貌换新颜。如今,付楼村已经脱贫摘帽,绝大多数群众都实现了稳定增收致富,但以李健为头羊的村“两委”一班子人并没有沾沾自喜、裹足不前,反而静下心来理思路、重新审视定目标,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开始着手实施以争创党建红旗村、产业兴旺村、文明和谐村和美丽示范村为内容的“四村同创”行动,以更加满怀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致力于在未来不久将付楼村打造成一个桐柏远近闻名的“富楼村”,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