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帅非:肺气肿≠绝症:中医“补肺纳气法”的现代应用

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之一,其病理本质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肺泡壁弹性组织因长期炎症刺激、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因素发生进行性破坏,导致肺泡腔异常扩大、融合形成肺大疱,进而引发肺通气/换气功能的双重障碍。临床数据显示,患者初期多表现为活动后气短,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静息状态下的呼吸困难,伴发慢性咳嗽、咳白色黏液痰或泡沫痰,严重者可因低氧血症出现口唇发绀、杵状指等体征。现代医学虽已明确其不可逆的病理特性,但通过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糖皮质激素联合制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长期家庭氧疗(LTOT)以及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康复训练,可有效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显著提升患者的日常活动耐力与生活质量。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医学体系,其理论框架建立在"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整体观基础上,与西医的局部病理机制研究形成互补。在中医辨证体系中,肺气肿归属于"肺胀""喘证""痰饮"等范畴,核心病机在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肺气亏虚则宣降失司,肾气不足则摄纳无权,脾虚失运则痰湿内生,三者相互影响形成"痰浊阻肺-气虚血瘀-本虚标实"的复杂病理链条。中医治疗始终坚持"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通过"补肺纳气法"这一经典治则,以补益肺气固其本,温肾纳气助其摄,化痰逐瘀祛其邪,实现对呼吸功能的系统性调节与脏腑机能的整体修复。
"补肺纳气法"源自《黄帝内经》"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气之根"的理论精髓,是中医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核心治法之一。其治则内涵包括三个维度:一是通过益气药群增强肺脏宣发肃降功能,如黄芪能"补肺气而实皮毛",党参可"补中益气兼生津",两者配伍能显著改善肺通气效率;二是借助滋肾纳气药物巩固下元,如五味子"敛肺滋肾、涩精止泻",蛤蚧"补肺益肾、定喘止嗽",使吸入之气下沉丹田;三是佐以化痰活血之品疏通肺络,如川贝母化痰散结、丹参活血化瘀,消除气道阻塞因素。现代临床实践中,该疗法常采用复方制剂与外治疗法结合的模式,例如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合苏子降气汤加减口服,配合肺俞、肾俞、膻中等穴位的温针灸治疗,能有效增强膈肌收缩力,降低气道阻力,减少黏液分泌,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可使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平均增加50-80米,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降低15-20分。
中医理论特别强调"形神共养"的调养理念,认为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存在密切关联。《素问·举痛论》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而肺气肿患者因长期呼吸困难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一步耗伤肺气、扰乱气机。因此情志调摄需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可通过五音疗法(如宫调音乐《平和之乐》)、正念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饮食调养则遵循"食养为先"的原则,宜选用山药、百合、莲子等白色入肺食材,配合核桃仁、黑芝麻等补肾之品,制成山药百合粥、黄芪炖乳鸽等药膳;严格规避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之品(以防助热生痰),生冷海鲜(以免损伤脾阳)及油炸食品(防止碍脾生湿),同时强调"少食多餐、细嚼慢咽"的进食方式,减轻膈肌上抬对呼吸的影响。
尽管近年来中医"补肺纳气法"在肺气肿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如2023年《中医杂志》发表的Meta分析显示,该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使急性加重频率降低32%,生活质量评分提升28%,但其作用机制仍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证实。目前已知部分中药成分具有明确药理作用:黄芪甲苷能抑制肺部炎症因子(TNF-α、IL-6)释放,五味子素可增强呼吸中枢驱动力,丹参酮ⅡA能改善肺微循环。然而,缺乏标准化的辨证分型标准、中药复方质量控制体系以及长期安全性数据,仍是制约其推广的关键问题。因此,临床应用必须坚持"中西医协同"原则,在肺功能监测(FEV1/FVC、DLco)、血气分析等客观指标指导下,由中西医结合医师制定个体化方案,尤其需注意含麻黄、附子等峻烈药物的方剂与西药的相互作用,避免引发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总之,肺气肿作为一种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管理需要建立"预防-治疗-康复"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中医"补肺纳气法"通过三脏同调的整体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了药物治疗之外的重要干预手段,其优势不仅在于症状改善,更体现在对机体免疫功能、营养状态等整体健康指标的调节。未来随着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完善、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深入(如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化生产),以及"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的应用,这种传统疗法将在循证医学框架下获得更精准的定位。患者应树立科学治疗观念,既不盲目排斥西医规范治疗,也不迷信偏方验方,在呼吸科医师与中医师的协同指导下,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的多维管理,实现"带病延年、功能康复"的治疗目标。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