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图文 >> 内容

叶晓晨:神经重症患者的口腔清洁要点

神经重症患者因疾病导致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或长期卧床,口腔自洁能力显著下降,细菌易在湿润环境中繁殖,引发口腔感染、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研究表明,规范的口腔护理可降低40%的呼吸道感染风险,并提升患者舒适度。

一、基础护理原则

1.风险评估前置

护理前需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吞咽功能及口腔黏膜完整性。例如,昏迷患者需重点观察有无痰痂附着,气管插管患者需记录插管深度,防止操作中移位。对长期使用抗生素者,需警惕真菌感染风险。

2.体位管理关键

操作时将床头抬高30°,头偏向一侧,既能防止误吸,又可借助重力促进口腔分泌物引流。对于频繁呕吐或胃食管反流患者,需暂停肠内营养并清理呼吸道后再护理。

3.工具选择适配

清醒患者:优先鼓励自主刷牙,选用软毛牙刷配合含氟牙膏,每次刷牙≥2分钟。

昏迷/插管患者:使用负压吸引牙刷或一次性口腔清洁刷,其柔软刷毛可深入牙缝,负压装置同步吸除分泌物,减少误吸风险。

口腔干燥者:涂抹润唇膏或使用口腔喷雾剂,每日提供适量温开水湿润口腔。

二、标准化操作流程

1.操作前准备

环境准备: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减少噪音干扰,确保操作空间整洁。

物品准备:备齐口腔护理包、负压吸引装置、手电筒、压舌板等工具,检查棉球湿度(避免过湿导致误吸)。

患者准备:解释操作目的,取得配合;对牙关紧闭者使用开口器时,需包裹橡皮套防止损伤牙齿。

2.分区域清洁法

牙齿清洁:按“上牙外侧面→内侧面→咬合面→下牙同顺序”擦拭,每个区域重复3-5次,确保无食物残渣残留。

黏膜清洁:用棉球轻擦舌面、硬腭及两颊内侧,对舌苔厚腻者,可选用带舌苔清洁面的负压牙刷。

特殊部位处理:气管插管患者需由两名护士配合,一人固定插管,另一人清洁口腔,每侧操作后更换插管位置,避免交叉污染。

3.操作后评估

检查口腔黏膜有无破损、出血或溃疡,对溃疡面涂抹促进愈合的药物。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若出现呛咳或血氧下降,需立即停止操作并吸痰。

三、特殊情况应对

1.口腔感染处理

真菌感染:对口腔白斑或伪膜患者,使用制霉菌素甘油涂擦,每日3次,连续7天。

细菌感染: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抗菌漱口水,如氯己定溶液可降低牙菌斑形成率。

2.吞咽障碍患者护理

对鼻饲患者,护理前需回抽胃内容物,若残留量>100ml,应暂停操作并调整鼻饲速度。

采用“湿-干-湿”棉球法:先用生理盐水湿润口腔,再用干棉球吸附分泌物,最后用含药棉球局部消毒。

3.并发症预防

吸入性肺炎:操作中保持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开放,避免棉球脱落或液体流入气道。

牙龈出血:选用超细软毛牙刷,避免横向拉锯式刷牙;对凝血功能障碍者,改用棉签蘸取凝血酶粉局部按压。

四、护理质量提升

1.建立监测体系

每日记录口腔pH值、菌落数及并发症发生率,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护理方案。

2.家属参与教育

指导家属掌握基础口腔清洁技巧,如使用棉棒擦拭法为无法张嘴的患者护理,并强调操作后观察要点。

神经重症患者的口腔护理是预防感染、促进康复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评估、规范操作及动态管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叶晓晨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重症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