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严格” 用好“四个精准” 杞县持续推动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汪少冲 通讯员张莉娟报道 今年以来,杞县县委巡察机构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市、县委巡察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政治巡察定位,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三个严格”、用好“四个精准”,聚焦队伍建设、巡察质量以及巡察“后半篇文章”,确保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持续推动杞县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严格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巡察基础。着眼提高巡察工作规范化水平,先后制定出台了《十三届杞县县委巡察工作规划》《杞县巡察整改日常监督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同步做好相关制度的立、改、废、示工作,把实践中好的经验做法固化为治理机制,从规划布局、组织实施、情况汇报、整改落实、成果运用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前后衔接、上下配套的巡察工作制度体系,奠定了巡察工作的坚实基础。
严格规范队伍建设,打造巡察铁军。一是坚持周例会学习制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由巡察办主任和正科级巡察专员带头领学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和巡察业务知识,将主题教育和教育整顿相结合,教育引导巡察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二是坚持配齐配强机构队伍,健全巡察组组长、副组长选配机制,严格按照“一次一分工,一次一授权”,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充分运用巡察人才库,将政治过硬、业务熟练的年轻干部纳入巡察人才库,根据每轮巡察领域不同、重点不同,从组织、财会、审计、基层纪委抽调人员组建巡察组,切实做到因人择事、因事择人。2022年以来,抽调优秀干部67人参与巡察工作,充分发挥巡察“熔炉”作用。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培训加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组上,成立临时党支部,组长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巡察期间按时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签订保密协议,严明纪律要求,增强纪律规矩和保密意识。巡前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帮助巡察干部尽快掌握巡察工作的基本程序、方式方法及巡察重点,快速进入巡察角色。
严格压实巡察整改,提升巡察质效。一是压实整改主体责任,签订“双反馈”责任书,明确“一把手”整改工作负责制,对巡察整改方案、整改报告、整改台账签字背书,督促“一把手”高度重视整改,带头落实整改。二是建立与纪检监察部门、组织部门贯通融合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压实整改日常监督责任,盯住重点问题,整改进展情况,跟踪问效,对号销账,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约谈主要负责人,严肃追责问责,并曝光通报。三是适时“回头看”。严格落实《关于开展巡察整改质效评估的实施办法》,今年9月,联合成立巡察整改质效评估小组,围绕主体责任落实、问题整改等方面,对10家被巡察单位进行质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发放整改督办单3份、整改提醒单7份。
用好“四个精准”,擦亮巡察利剑。一是精准定位画像。巡察前将往轮次巡察反馈意见以及县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等7家单位的函询情况发至各巡察组,指导巡察组更有方向性、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监督。二是精准发现问题。运用“12+N”的方式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升发现问题的质量和精准度,准确定性,精准研判,坚持见人见事、一针见血地向被巡察单位反馈存在的问题。三是精准报告问题。各巡察组坚持从政治的高度报告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向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和县委五人小组报告问题。严格落实巡察报告问题底稿制度,针对巡察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要遵循事实清楚、内容真实、手续齐备、材料完整、结论严谨的原则,实行一问题一底稿制度,凡是写进报告的问题,都有具体的人和事作支撑,确保所有问题都有政策依据、事实基础、来源出处。四是精准解决问题。针对被巡察党组织发现的问题,提出标本兼治的对策建议,推动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堵塞漏洞。针对移交的问题线索,纪委进行优先查办并按时反馈办理结果,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2022年以来,共向县纪委移交问题线索90件,目前已办结7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