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频频“打卡” 本周气温多波动
上周六、周日,我市大范围、大部分时间天空阴沉、小雨淅沥。受冷空气和雨水的双重影响,我市气温下降,最高气温在20℃左右,创今年立秋以来新低。凉意十足,燥热逐渐“退场”,不少市民穿上厚外套保暖。
新的一周,如果算上9月24日这股,将有两股冷空气影响我市,并且一股比一股强,第二股冷空气将于9月29日(周五)中秋节当天抵达我市。同时,本周雨水频频“打卡”,除周日外,每天都有很大概率出现降雨。
在物候上,上周六迎来的秋分是季节转变的重要节令之一。对我国来说,秋分节气过后,冷空气势力进一步增强,很多地方的天气将进一步转凉,入秋进程进一步加快。蒙古和西伯利亚的高压是北半球冬季最强大的冷空气源,通常在9月底到10月初开始形成,并在11月到12月达到最强。当势力加强时,它会向周边地区输送大量冷空气,导致气温骤降。
据了解,9月27日凌晨,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一线的冷高压中心将形成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冷高压,从而驱动一次强盛的冷空气南下,29日影响我市。这样一来,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可能要面对一个不太友好的天气,将给市民出游、赏月等带来不利影响。
当然,在冷空气间歇期,也就是9月27日、28日,我市气温逐渐回升,9月28日最高气温将会达到28℃。因此,我市本周天气总的特点是冷空气“骚扰”,雨水频频“打卡”,气温多波动。
目前,我市秋作物已全面成熟,各县区需根据天气预报科学调度农机,抓住降水间隙及时收获;已收获的,需关注秋作物发芽霉变气象风险,通风储存、及时烘干,确保秋粮品质。
阴雨连绵 应注意保暖养生
一场秋雨一场寒。阴雨连绵时,气温逐渐降低,秋雨会带来湿气,若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则易患感冒、流感等疾病,因此,此时养生尤为重要。
市中医专家娄琪建议,在秋天下雨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养生的措施,以适应潮湿的气候,保持身体健康。
合理饮食。在秋天潮湿的环境中,适当调整饮食很重要。市民可适当选择温热的食物,如姜、蒜、辣椒、黑胡椒等,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此外,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猕猴桃、橙子、柠檬、番茄等,以提高免疫力。
保持好心情。在古人的诗词中,“秋”往往等同于“愁”,这不仅与萧瑟秋风、绵绵秋雨,万木凋零的秋天景色有关,也与心理反应有关。市民要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心理健康,可选择看书、听音乐等舒缓情绪,缓解疲劳,提高免疫力。
适当运动。雨天虽然不适宜户外活动,但适当的室内运动仍然是必要的。市民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拳、跳绳等,在运动中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不断提高自身健康素质。
保持通风。雨天多湿气,室内很容易潮湿。因此,市民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可使用除湿器或空调来控制湿度,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和霉菌,同时应保持身体干燥,避免长时间穿湿衣服或鞋袜。
注意保暖。秋天雨水多,气温变化较大,市民要注意保暖,穿舒适的衣物,并及时调整以适应室内外的温度变化。应特别注意腰腹部和脚部的保暖,避免受到湿气的侵袭。(全媒体记者:张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