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胆囊“坏疽”,微创手术助其返健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受到
更多人的重视。
老年人生病不仅
自己遭受痛苦,
而且一家人也随之担惊受怕。
那么,当老年人
遇见急性胆囊炎时,
该怎么治疗呢?
家住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附近一小区的王爷爷,
今年90岁高龄。
他平时心脏不太好。
这次因疼痛3天,到九院就诊。
首先就诊的是心血管内科,
专家根据王爷爷的病情对症处理。
发现腹痛不但没有缓解,
反而更严重进一步检查。
进一步检查CT后,
发现急性胆囊炎!
请普外科会诊。
郑州九院普外科李浩田主任
查看患者后结合王爷爷的CT影像
发现王爷爷的胆囊周围有渗出,
结合其症状建议转入
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在普外科,
却发现一个疑难问题,
原因是王爷爷有7个子女,
意见不一致:
有的建议手术治疗,
有的觉得王爷爷年龄太大不建议手术治疗,
但王爷爷的症状却一直没有好转,
一直捂住肚子喊“疼疼疼”。
后来,李浩田主任与子女沟通,
觉得老爷子的胆囊极有可能
已经发生坏疽了,
再拖延下去,
可能治疗难度更加大,
终于子女们统一意见了,
那就是决定手术治疗。
术前,郑州九院
普外科李浩田主任
认真查看影像,
因为90岁高龄的手术对于
麻醉及术者都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在完善术前准备后,
王爷爷被推进了手术室。
结果术中所见
与李浩田主任想象差不多,
王爷爷的胆囊已经“坏疽”了!
但对有着对于老年人
丰富手术经验的
李浩田主任来讲,
已经司空见惯了,
于是在麻醉及护士的积极配合下,
历时2个多小时,
王爷爷安全地出手术室。
专家提醒
急性胆囊炎(虽然在
老年患者中很常见)
在首诊时往往会被延误诊断,
从而可能会延误治疗。
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包括
右上腹部疼痛伴恶心、
呕吐和发热。
老年患者通常表现为不典型的
模糊和非特异性症状;
因此,医师接诊这一
人群时应高度怀疑这一疾病。
老年腹痛患者的发病率
高于年轻患者,
入院率(高达一半)更高,
手术干预的需求更大。
胆囊炎的发病率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这是因为胆结石的
发病率增加,
胆汁的成石性增加,
胆囊运动能力降低。
老年患者发生非结石性胆囊炎、
气肿性胆囊炎、
胆囊穿孔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
死亡率较高。
老年人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部分原因是合并症的发病率增加。
难诊断原因?
1.疼痛感知的差异可能导致延迟就医。(往往疼痛难忍时胆囊已经发生坏疽)
2.衰老的生理变化和使用多药治疗可能导致较少的生命体征异常。
3.呕吐、白细胞增多和墨菲征阳性的发生率较低。
老年人的急性胆囊炎特点
1老年性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并发症多,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2应该早发现早治疗。
3保守抗炎治疗多不能控制,积极外科手术切除胆囊。如不能切除者可先行经皮置管引流,择期再行手术治疗。
郑州九院普外科李浩田主任提示
无感染的症状性胆石症接受选择性胆囊切除术治疗时,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普通人群相同。然而,与普通人群相比,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在接受胆囊切除术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因此,在发生急性胆囊炎等并发症之前,接受快速手术的老年胆结石患者可能会受益更多。
来看简介
李浩田:副主任医师,普外科主任。郑州市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甲状腺外科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先后在广州南方医院进修肝胆、胃肠外科专业,北京中日医院进修乳腺、甲状腺外科专业。专业方向:肝胆、胃肠、胸外、乳腺、甲状腺、腹壁疝、周围血管、烧伤、糖尿病足、复杂创面等。擅长胸腔镜及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同时对重症胰腺炎、网状淋巴管炎(丹毒)、浆细胞乳腺炎、多发肋骨骨折(连枷胸)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秉承快速康复理念(ERAS),针对高龄老年患者开展的经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机体影响小的特点,把老年患者的手术风险尽可能地降到最低。截至目前,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年龄最大的老人有104岁。于2014年荣获“郑州市技术标兵”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