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大意!孩子出现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要尽快诊疗!
6月底至7月4日,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儿科联合医院领办的京广路冯春社区走进14家幼儿园,为3000名孩子进行了一次全面视力检测。本次检查约7.69%的幼儿出现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异常问题,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措施。
为增加幼儿及家长爱眼护眼的意识,提高眼保健的自觉性、积极性,能做到对幼儿视力问题早发现早干预,郑州九院儿科医护人员还对幼儿、家长及老师进行了护眼知识的小科普,并指导家长及老师如何在生活中观察幼儿视力情况。
眼睛是身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出现问题会对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幼儿时期视力还处于发育期,生活、习惯及发育均为视力的影响因素!
近视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和网膜的距离过长或晶状体屈光力过强,使进入眼球的影像不能正落在网膜上,而落在网膜的前面。
就像咱们照相时怎么也对不准焦,照出的东西就是模糊的。
1.遗传因素:父母均近视的孩子、父母一方近视的孩子比普通孩子近视风险要高。基因遗传是重要原因,在多个近视相关基因上呈阳性的人,近视风险比其他人高 10 倍。
2.环境因素:长时间看书玩手机、灯光过暗或过亮、在颠簸环境下阅读、不正确的写字姿势等。
3.行为因素:过少的户外运动和过多的近距离用眼。
4.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也会引起近视。
5.其他因素:微量元素缺乏、偏食、挑食、吃的过精、吃得过甜、吃e得过软也会引起近视。
以下情况是错误做法
↓↓↓
近视还可能会造成眼底的病变。
这些认知是错误的!
→ 近视不用防,到时一刀(手术)解决问题
→ 近视不就是看不清么,要不了命,无所谓
前面说过了,近视是由于眼部出现了变形,手术只是帮助你矫正了屈光,但并不能改变眼部的异常,也不能阻止由近视引发的眼底病变,更不能阻止近视的并发症。
手术只是一种选择性地矫正近视的方法,对其要有一个非常理性的认知和正常的心理状态。
保护儿童视力的小细节:
1.要想视力好,户外运动少不了。有研究发现,每周户外活动超过5个小时的孩子,患近视风险是每周户外活动不足5个小时孩子的1/3。因此,至少要保证孩子白天有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可减少近视的发生,减缓近视的进展。
2.看书、写字,“1拳、1尺”要掌握。写字时,眼睛靠得越近,睫状肌越需要更大程度地收缩,易促进近视的发生。所以,孩子写字时,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就是掌握好“1拳、1尺”的距离,即眼睛离书本1尺以上,身体离书桌边保持1拳的距离。
3.年龄越小,越要少看电子屏幕。3岁前:不使用电子屏幕。4~5岁:每天1次,不超过20分钟。6岁:每天最多2次,一次不超过30分钟。确需看电子屏幕时,优先选择大屏幕、清晰度高的产品,并远距离观看。
4.看电视要保证室内光线充足。有的家长习惯于看电视、手机时拉上窗帘或调暗灯光,认为这样看得比较清楚。实际上,室内光线较暗时,眼睛更易疲劳,孩子也更易近视。
5.暖光灯对视力更好。除了保证室内光线充足、明亮,灯光的色调也有讲究。偏黄的灯光为暖光,偏白的灯光为冷光,在购买灯具时,建议挑选暖光灯。
6.小心反光伤眼。给孩子买书的时候,要注意纸面反光。如纸面的反光太强,会晃到孩子的眼睛,而且反光的情况在晚上、在灯光下感觉尤其明显。医学上把这种晃眼的光叫眩光,它不仅会使书上的字和画面看不清楚,而且会使眼睛更容易疲劳。
7.强光伤眼莫直视。不要让孩子直视太阳、紫外线灯、强光灯等有刺目强光和灼热感的光源,也要避开各种激光设备的光源。电焊光含有高强度的紫外线,会损伤角膜,遇到时要避开,一定不要让孩子直视。如果孩子在黑暗处待的时间比较长,突然暴露于强光之下时,可以遮挡住他的眼睛,避免眼睛突然受光线的刺激,待慢慢适应光亮环境后再放开手。
8.墨镜选择要慎重。带孩子到海边玩或滑雪时,沙滩、雪都会反射大量含有紫外线的光线,这时可以给孩子戴上墨镜以保护眼睛。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一定要戴有防紫外线功能的深色眼镜,而不只是镜片为深色的墨镜。如果墨镜片没有防紫外线功能,会使瞳孔扩大,让更多光线进入眼内,反而会削弱人眼的自动防御功能,比不戴墨镜对眼睛的伤害更大。
9.定期检查很重要。传统意义上,儿童视力检查为一年1-2次,但随着电子产品的过早使用及用眼过度的情况建议可以3个月检查一次。
以上,您get到了吗?保护视力,贯穿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长期工作,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