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图文 >> 内容

胡文杰: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这些防治要点要知道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指的是儿童于特定时间周期内,频繁出现上、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种临床状况。

1. 增强体质:提高儿童的免疫力是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核心策略。家长应保证孩子每天进行1-2小时的户外活动,如跑跳、攀爬等有氧运动,促进免疫细胞活性;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确保免疫系统修复;饮食上做到营养均衡,每日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维生素C的猕猴桃、橙子,以及锌元素丰富的瘦肉、坚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免疫功能。

2. 避免接触病原体:流行季节(冬春季)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超市、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儿童专用口罩;家庭成员出现感冒症状时,需与孩子保持1米以上距离,咳嗽时使用一次性纸巾并及时丢弃;外出归来后立即更换外衣、洗手,避免将外界病菌带入家中;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进行煮沸或紫外线消毒,减少病原体滋生。

3. 个人卫生:教育孩子掌握"七步洗手法",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使用流动水洗手30秒以上;咳嗽或打喷嚏时用肘部弯曲部位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不随地吐痰,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等个人物品;每周修剪指甲,保持手部清洁,减少病菌藏匿机会。

4. 室内环境: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使用湿度计监测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之间,干燥季节可使用加湿器(每周换水并消毒);厨房安装抽油烟机,避免油烟污染;新装修房屋需通风6个月以上再入住,降低甲醛等有害气体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5. 合理使用抗生素:呼吸道感染中80%以上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此无效,盲目使用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增加耐药性风险。当孩子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脓痰、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等细菌感染征象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生素,严格按照疗程服用,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

6. 免疫接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完成基础疫苗接种,包括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水痘疫苗等;每年9-10月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推荐6月龄-5岁儿童、有基础疾病的高危儿童接种;根据医生建议选择性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可使相关感染风险降低60%-80%。

7. 定期体检:每半年带孩子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重点关注身高体重增长曲线、血常规、免疫功能指标;对早产儿、过敏体质儿童需增加体检频次,及时发现贫血、微量元素缺乏、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等潜在问题;建立儿童健康档案,记录每次感染的症状、持续时间及治疗方案,为医生诊断提供完整病史。

8. 早期干预:密切观察孩子的异常表现,如出现夜间阵发性咳嗽、呼吸频率加快(>40次/分钟)、精神萎靡、拒食等症状时,提示病情可能进展;发热时每4小时测量体温,体温<38.5℃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超过38.5℃遵医嘱使用儿童专用退热药;避免自行使用镇咳药,以免掩盖病情,应及时带孩子到儿科呼吸专科就诊。

9. 避免过敏原:对尘螨过敏的儿童,每周用55℃以上热水清洗床单被套,使用防螨床垫罩;花粉季节关闭门窗,外出归来更换衣物;对宠物毛发过敏者避免饲养猫狗;明确过敏原的患儿,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脱敏治疗,如尘螨滴剂舌下含服,逐步提高机体耐受性。

10. 家庭护理:孩子患病期间保证每日液体摄入量达1500-2000ml(根据年龄调整),以温开水、稀释果汁为宜;给予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小米粥、蔬菜汤,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鼻塞时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剂清洁鼻腔,保持呼吸道通畅;夜间抬高床头30°,减少鼻腔分泌物倒流引起的咳嗽。

通过上述综合性预防措施,可使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40%-60%,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若孩子仍每月发生1次以上感染,或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喘息反复发作等情况,应及时前往儿童呼吸专科就诊,排查免疫缺陷病、先天性肺发育不良、胃食管反流等潜在病因,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胡文杰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