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图文 >> 内容

冯爱敏:无痛胃肠镜,告别检查恐惧!

无痛胃肠镜检查是现代消化内科领域中一项兼具安全性与精准性的诊断治疗技术,它通过直径仅数毫米的柔性内镜,帮助医生清晰观察从食管到十二指肠、从直肠到回盲部的整个消化道黏膜状态,从而及时发现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各类消化系统病变。以下是针对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全面健康宣教内容,旨在帮助患者深入了解检查流程与注意事项:

 无痛胃肠镜检查简介

无痛胃肠镜检查是在专业麻醉医师实施静脉镇静镇痛技术下完成的消化道检查,通常联合使用丙泊酚等短效镇静药物与芬太尼类镇痛药物,使患者在检查全程处于类似深度睡眠的无意识状态,既消除了传统胃肠镜检查时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感,又保留了检查所需的生理反射。这种舒适化医疗模式特别适合对内镜检查存在严重焦虑恐惧心理、咽喉反射敏感、高龄体弱或需要同时进行息肉切除等复杂治疗的患者,能有效提高检查依从性与完成质量。

 检查前准备

1. 饮食调整:检查前需进行严格的肠道准备方案,胃镜检查要求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肠镜检查则需在术前1-2天开始低渣饮食(避免蔬菜、水果、粗粮),检查前一天晚餐进食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并于当晚8点后完全禁食,确保胃肠道内无食物残渣残留,为医生提供清晰的观察视野,避免漏诊微小病变。

2. 药物说明:肠道清洁通常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如舒泰清、和爽)等渗透性泻药,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于检查前4-6小时开始服用,将2000-3000ml温水与药物混合后,在1-2小时内匀速饮完,直至排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水样便。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药物剂量,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需根据检查项目提前3-7天停用,具体遵医嘱执行。

3. 健康咨询:就诊时需完整告知医生既往病史(如高血压、心脏病、哮喘、肝肾功能不全等)、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麻醉药物过敏史)、近期服用的所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包括中药、保健品),并提供近期的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报告,以便麻醉医师进行ASA分级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4. 麻醉风险告知:麻醉医师会详细说明静脉麻醉可能出现的短期风险,包括药物过敏反应、呼吸抑制、血压波动、心率异常等,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对于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心肺疾病患者,会进行更严格的风险评估,必要时需在ICU支持下完成检查,确保医疗安全。

 检查过程

1. 麻醉:检查开始前,护士会建立静脉通路,麻醉医师通过静脉推注方式给予镇静镇痛药物,患者通常在30-60秒内进入睡眠状态。整个过程中麻醉深度会根据检查刺激强度动态调整,既保证患者无意识无痛苦,又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避免过度镇静。

2. 检查:胃镜检查时医生将内镜从口腔经咽喉部插入食管,依次观察食管黏膜、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肠镜检查则从肛门插入,循腔进镜至回盲部,退镜时仔细观察各段结肠黏膜。检查中可通过内镜活检孔道进行病理组织取样、息肉切除、止血治疗等操作,所用器械均为一次性无菌耗材,避免交叉感染。

3. 监测:检查全程配备多参数监护仪实时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麻醉医师与护士持续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胸廓起伏、皮肤颜色等生命体征,必要时通过面罩吸氧或辅助通气维持氧供,确保检查在安全范围内进行。

 检查后注意事项

1. 恢复:检查结束后患者被转入麻醉恢复室,由专职护士进行至少30分钟的监护,直至意识完全清醒、定向力恢复、生命体征平稳(血压波动不超过基础值的20%,血氧饱和度≥95%)。老年患者或代谢较慢者可能需要更长的苏醒时间,期间会给予吸氧与保暖措施。

2. 饮食:胃镜检查后若无黏膜活检或治疗,2小时后可先饮用少量温水,无呛咳不适再逐渐过渡到温凉流质、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肠镜检查后可立即进食易消化食物。若进行了息肉切除等创伤性操作,则需根据创面大小遵医嘱禁食12-72小时,之后从流质饮食逐步恢复,避免辛辣刺激与粗纤维食物。

3. 活动:由于麻醉药物在体内完全代谢需6-8小时,检查当天严禁驾驶机动车、操作机械、签署法律文件或进行高空作业等需要精准判断与协调能力的活动。建议由家属陪同回家,24小时内避免饮酒及从事重体力劳动,保证充足休息以促进身体恢复。

4. 结果反馈:检查结束后医生会立即告知初步内镜诊断,常规报告一般在检查后1-2小时出具。若进行了病理活检,需等待3-7天获取病理诊断报告,这是疾病确诊的"金标准"。医生会结合内镜图像与病理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或随访计划,患者需按医嘱定期复诊。

 风险与并发症

无痛胃肠镜检查在严格掌握适应症与规范操作下总体风险发生率低于0.1%,可能的并发症包括:麻醉相关的呼吸抑制、药物过敏;内镜操作导致的消化道黏膜擦伤、出血(尤其活检或息肉切除后)、穿孔(发生率约0.03-0.05%);罕见的肠系膜撕裂、感染等。患者在检查前应与医疗团队充分沟通自身风险因素,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应急处理预案。

 结语

无痛胃肠镜检查通过舒适化医疗技术与精准内镜操作的完美结合,为消化道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微创治疗提供了关键手段,尤其在胃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早筛早诊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患者通过遵循专业的术前准备指导、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能最大限度降低检查风险,提升诊疗效果。建议40岁以上人群、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慢性胃肠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主动定期进行胃肠镜筛查,将健康管理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冯爱敏 河南省肿瘤医院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