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凭:感冒用药常见误区大揭秘,你中招了吗?

感冒,这个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小毛病,却常常因为我们用药的不当,让病情雪上加霜。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揭开感冒用药的常见误区,让你正确应对感冒。
误区一:一感冒就用抗生素
很多人只要一感觉自己感冒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立马就吃上抗生素,觉得这样能好得快。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的,对病毒根本不起作用。也就是说,你吃了抗生素,不仅治不了感冒,还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后果。比如,长期或不恰当使用抗生素会破坏我们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导致抵抗力下降,以后更容易生病。而且,滥用抗生素还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让真正需要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时候,效果大打折扣。
正确做法是:在感冒初期,先判断自己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如果只是普通的病毒性感冒,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注意休息、多喝水,大多数情况下一周左右就能自愈。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了发热、咳黄痰等细菌感染的迹象,应该及时去医院,让医生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误区二:多种感冒药叠加吃
有些人觉得一种感冒药效果不好,就把好几种感冒药一起吃,认为这样“双管齐下”甚至“多管齐下”,感冒肯定好得快。但实际上,很多感冒药虽然名称不同,但可能含有相同的成分。
比如,常见的对乙酰氨基酚,很多感冒药里都有它。如果同时吃几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就会导致药物剂量超过安全范围,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正确做法是:在使用感冒药之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其中的成分。如果不确定,也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尽量只选择一种对症的感冒药,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用法服用。
误区三:一有症状就停药
有些朋友在吃了感冒药后,感觉症状稍微缓解了一些,就立刻停药,觉得感冒已经好了。其实,这时候感冒可能并没有完全治愈,贸然停药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
感冒的治疗是一个过程,药物需要持续发挥作用来彻底清除体内的病毒或细菌。就像扑灭一场小火,刚看到火苗小了一点就把灭火器拿走,火很可能会再次燃烧起来。
正确做法是:按照医生的建议或者药品说明书的疗程来服用感冒药。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也不要自行停药,要确保症状完全消失后,再巩固服用一段时间的药物。
误区四:儿童用成人感冒药减量
有些家长在孩子感冒时,因为没有买到儿童专用的感冒药,就想着把成人感冒药减量给孩子吃,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儿童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成人感冒药的成分和剂量是根据成人的生理特点设计的,儿童服用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正确做法是:尽量为儿童选择专门的儿童感冒药,这些药物在剂量、剂型和口感等方面都更适合儿童。如果实在没有儿童专用药,也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师,在他们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感冒虽然是小病,但用药可不能马虎。希望大家了解这些常见的误区后,能正确使用感冒药,让自己和家人尽快恢复健康。如果对感冒用药还有其他疑问,应随时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