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图文 >> 内容

庞雪娜:角膜炎:眼睛的“隐形杀手”如何防范?科学认知与护理指南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时刻:眼睛突然发红、刺痛,像有沙子在磨,甚至怕光、流泪,视力也变得模糊?这些症状可能是角膜炎的“警报”!角膜炎是眼科常见急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导致永久性失明。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因角膜炎致盲的人数超过150万。本文将带您系统了解角膜炎的成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方法,助您守护心灵之窗。


一、角膜炎:角膜的“防御战”为何失守?

1. 什么是角膜炎?

角膜是眼球前端的透明组织,如同相机的“镜头”,负责聚焦光线并保护眼内结构。角膜炎是角膜组织因感染、外伤或免疫异常引发的炎症,按病因可分为:

(1)感染性角膜炎(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2)非感染性角膜炎(外伤、过敏、自身免疫病等)。

(3)典型症状:眼红、眼痛、异物感;流泪、畏光、眼睑痉挛;视力下降(炎症波及瞳孔区时明显);分泌物增多(细菌感染时为黄绿色,病毒感染时为水样)。


2. 角膜炎的“幕后推手”:从微生物到生活习惯

感染性角膜炎的常见病原体: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常见于隐形眼镜佩戴者、眼部外伤后);

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易复发,表现为“树枝状溃疡”);

真菌:曲霉菌、镰刀菌(多见于植物性外伤或长期使用激素眼药水);

寄生虫:棘阿米巴(与污染的接触镜护理液或水源相关)。

高危因素:

外伤:异物入眼、指甲划伤、化学烧伤;

隐形眼镜使用不当:过夜佩戴、未彻底清洁、使用过期护理液;

免疫力低下:糖尿病、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眼部疾病:干眼症、倒睫、睑缘炎破坏角膜屏障;

环境因素:游泳时接触污染水源、长期处于干燥/粉尘环境。


二、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分秒必争的“视力保卫战”

1. 精准诊断:从症状到实验室检测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医生通过放大观察角膜溃疡形态、深度及分泌物特征;

角膜刮片培养:取溃疡边缘分泌物进行细菌/真菌培养,明确病原体;

共聚焦显微镜:无创检测棘阿米巴等寄生虫;

病毒PCR检测:诊断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关键提醒:若出现眼痛、视力下降,24小时内必须就医!延迟治疗可能导致角膜瘢痕、穿孔,甚至眼球萎缩。


2. 药物治疗:针对病原体的“精准打击”

(1)细菌性角膜炎:

急性期:每小时滴用广谱抗生素眼药水(如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

严重者:口服抗生素(如莫西沙星)或结膜下注射;

疗程:通常7-14天,需根据培养结果调整用药。

(2)病毒性角膜炎:

抗病毒药物:口服阿昔洛韦或眼用更昔洛韦凝胶,抑制病毒复制;

激素使用:需严格遵医嘱(早期禁用,后期可减少瘢痕形成);

复发预防:长期低剂量口服阿昔洛韦(6个月以上)。

(3)真菌性角膜炎:

抗真菌药物:那他霉素滴眼液、氟康唑眼膏,疗程长达4-6周;

手术干预:若药物控制不佳,需行角膜移植。

(4)棘阿米巴角膜炎:

抗寄生虫药物:氯己定、新霉素联合滴眼,疗程数月;

疼痛管理:口服镇痛药或局部麻醉药(短期使用)。

(5)误区警示:

自行购买激素类眼药水:可能加重真菌或病毒感染;

随意停药:疗程不足易导致病原体耐药或复发。


3. 手术治疗:当角膜“千疮百孔”

(1)角膜移植术:

适应症:角膜溃疡穿孔、瘢痕严重影响视力;

类型:穿透性角膜移植(全层角膜更换)或板层角膜移植(部分角膜更换)。

(2)羊膜移植术:促进角膜愈合,减少瘢痕形成,适用于轻中度溃疡。

(3)术后护理: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眼药水;避免揉眼、剧烈运动;定期复查(每周1次,持续3个月)。


三、预防角膜炎:从日常细节筑起“防护墙”

1. 隐形眼镜的“安全法则”

(1)清洁规范:每日用护理液揉搓清洗镜片,禁止用自来水冲洗;镜盒每周用开水消毒,每3个月更换;避免使用过期护理液或自制盐水。

(2)佩戴禁忌:感冒、发烧、游泳或眼睛发红时停戴;每日佩戴不超过8小时,禁止过夜;优先选择日抛型镜片,减少蛋白质沉积。


2. 外伤防护:给眼睛“穿上铠甲”

(1)劳动保护:从事焊接、切割、园艺时佩戴防护眼镜;儿童玩耍时避免使用尖锐玩具(如激光笔、飞镖)。

(2)异物处理:沙尘入眼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勿揉眼;化学烧伤(如酸碱溅入)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30分钟,并尽快就医。


3. 免疫力提升:身体的“天然疫苗”

(1)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C(柑橘、草莓)和锌(坚果、海鲜),促进角膜修复;避免高糖饮食(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易诱发感染)。

(2)生活习惯:保证7-8小时睡眠,减少熬夜;适度运动(如快走、瑜伽)增强免疫力;管理慢性病: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筛查眼底,控制血糖。


4. 高危人群的“特别关注”

(1)儿童:培养“不揉眼”习惯,家长需定期检查孩子眼睛;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

(2)老年人:干眼症高发,可每日热敷按摩眼睑,使用人工泪液;谨慎使用激素类眼药水(需医生评估)。

(3)免疫抑制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需定期眼科检查;避免接触宠物粪便(可能含弓形虫,引发寄生虫性角膜炎)。


四、特殊类型角膜炎:这些情况需“高度警惕”

1.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容易复发的“隐形炸弹”

特点:首次感染多无症状,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免疫力下降时复发,表现为眼痛、畏光、树枝状溃疡;反复发作可导致角膜瘢痕、新生血管,严重者失明。

预防复发:避免疲劳、感冒、紫外线暴露;长期低剂量口服阿昔洛韦(0.2g,每日3次,持续6-12个月)。


2. 神经麻痹性角膜炎:感觉缺失的“沉默危机”

病因:三叉神经损伤(如外伤、手术、肿瘤)导致角膜感觉减退;患者无疼痛感,易忽视早期溃疡。

治疗重点:人工泪液频繁点眼(每1-2小时1次);夜间佩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必要时行睑缘缝合术,减少眼球暴露。


五、结语

角膜炎是眼睛的“紧急警报”,它的发生往往与我们的生活习惯、卫生意识密切相关。从规范佩戴隐形眼镜到及时处理外伤,从均衡饮食到定期眼科检查,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保护视力的关键。记住:眼红眼痛莫拖延,及时就医是关键;隐形眼镜要规范,外伤防护别偷懒;免疫力是护盾,健康生活保平安。愿每个人都能拥有清澈明亮的双眸,自由欣赏这世界的五彩斑斓!

(庞雪娜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 )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