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苑梅:日常怎么做可以预防龋齿

龋齿,俗称蛀牙或虫牙,是一种由口腔内细菌(主要是变形链球菌)分解食物残渣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酸性物质,进而腐蚀牙齿硬组织(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的慢性进行性疾病。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更为常见。它不仅会导致牙齿敏感、疼痛、咀嚼功能下降,严重时还可能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并发症,甚至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心脏、肾脏等全身重要器官的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龋齿的发生,对于维护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下是经过医学验证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效采取的预防措施:
1. 正确刷牙:每天至少要保证早晚各进行一次彻底的刷牙,每次刷牙的持续时间不应少于两分钟。建议选择含氟量适宜(成人牙膏含氟量一般在0.05%-0.15%之间)的牙膏,因为氟化物能够与牙齿珐琅质中的羟基磷灰石结合,形成更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从而显著增强牙齿的抗酸性侵蚀能力。刷牙时务必采用科学的刷牙方法,其中巴氏刷牙法(又称水平颤动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效方法:将牙刷毛以45度角轻轻放置于牙齿和牙龈交界处,做小范围的圆弧状颤动,然后再竖向轻轻刷动牙面,确保能够清洁到牙齿的每个面(包括唇颊面、舌面和咬合面),避免采用横向拉锯式的错误刷牙方式,以防损伤牙龈和牙釉质。
2. 使用牙线:刷牙虽然是清洁口腔的主要手段,但它只能有效清洁牙齿的外表面和咬合面,对于牙齿之间紧密相邻的牙缝区域往往难以触及。而牙线则能深入这些隐蔽部位,通过轻柔上下拉动的方式,有效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软垢以及附着在牙面上的牙菌斑。建议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最好在晚上睡前刷牙后使用,对于牙间隙较大的人群,还可以考虑使用牙间刷来辅助清洁,以达到更彻底的口腔清洁效果。
3. 合理饮食:减少日常饮食中精制糖分(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和酸性食物(如碳酸饮料、柑橘类水果、醋制食品等)的摄入频率和摄入量是预防龋齿的关键环节之一,因为这些物质是口腔细菌产酸的主要原料。尤其要避免在两餐之间频繁食用糖果、巧克力、蛋糕、甜饮料等高糖零食,以及黏性较大的食物(如年糕、软糖等),这些食物容易长时间附着在牙齿表面,为细菌的滋生和产酸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加速牙齿的脱矿过程。建议多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促进牙齿的再矿化和增强牙齿的抵抗力。
4. 定期口腔检查:即使没有明显的口腔不适症状,也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定期到正规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和专业洁牙(洗牙)。口腔医生能够通过专业的检查手段,早期发现肉眼难以察觉的早期龋齿(如邻面龋、隐匿龋)以及其他口腔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扩大。同时,专业洁牙可以有效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和深层牙菌斑,这些是日常刷牙和使用牙线难以清除的,长期堆积会引发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间接增加龋齿的发生风险。
5. 使用含氟漱口水:在日常刷牙和使用牙线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含氟漱口水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预防措施。含氟漱口水能够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进一步增强牙齿的抗酸能力,同时还能抑制口腔内致龋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使用时需注意按照产品说明的剂量和时间进行含漱,一般含漱30秒至1分钟后吐出,半小时内不宜进食或饮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尤其是6岁以下)使用含氟漱口水时必须在成人的严格指导和监督下进行,以避免误吞导致氟摄入过量,引发氟斑牙等问题。
6.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除了规范刷牙和使用牙线外,定期清洁舌头也是维护口腔卫生不可或缺的一环。舌头上分布着许多乳头和凹陷,容易积聚大量的细菌、食物残渣和脱落的上皮细胞,这些物质不仅会导致口臭,其产生的有害物质还可能间接影响牙齿健康。建议每天刷牙后,使用专门的舌刮器或带有舌刷功能的牙刷,从舌根向舌尖轻轻刮刷或刷洗舌头表面,以有效去除这些污垢,保持口腔清新和健康。
7.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公认的危害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吸烟会使口腔内的氧气含量降低,创造有利于厌氧菌生长的环境,同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削弱牙龈的抵抗力,导致牙龈萎缩、牙周袋形成,使牙齿更容易受到龋病的侵袭;酒精则会改变口腔内的正常酸碱度,刺激口腔黏膜,并可能影响唾液的分泌和成分,而唾液具有缓冲酸性物质、清洁牙齿和抗菌的重要作用。因此,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患龋齿的风险,也是维护整体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
8. 适当补充氟化物:对于居住在饮用水中氟含量偏低(低于0.5mg/L)地区的人群,或者是龋齿高发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口干症患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导致唾液分泌减少者等),在口腔医生的专业评估和指导下,可以考虑额外使用氟化物补充剂,如含氟凝胶、氟化物涂膜、氟片等。这些补充剂能够为牙齿提供额外的氟离子,增强牙齿的矿化程度,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但补充氟化物必须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滥用导致氟过量中毒。
9. 佩戴口腔防护装置:对于从事接触性运动(如足球、篮球、拳击、橄榄球等)或高风险运动的运动员来说,在运动过程中牙齿受到外力撞击而发生折裂、松动甚至脱落的风险较高。牙齿一旦受损,其表面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牙本质甚至牙髓暴露,不仅会引起剧烈疼痛,受损部位也更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和细菌,从而大大增加了龋齿的发病几率。因此,这类人群在运动时应主动佩戴专业的口腔防护装置(如运动护齿套),它能够有效缓冲和分散外力对牙齿和颌骨的冲击,保护牙齿免受损伤,从而间接降低因牙齿损伤而导致的龋齿风险。
总结:科学践行预防措施,能从多环节阻断龋齿发生发展,降低发病率。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可拥有健康牙齿,享受美食,避免龋齿及并发症困扰,提升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正如“预防胜于治疗”,维护口腔健康亦如此。因此,从现在起将预防知识融入生活,积极护牙,让健康笑容相伴一生。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