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乳腺超声检查的频率应该是多少?

乳腺超声是保障女性健康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能够早期发现乳腺病变、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具有关键作用。2.可以鉴别乳腺病灶的性质,如囊性或是实性。3.监测已知的乳腺病灶,判断其是否有新的变化,以期能及时做出相应的临床处理。4.评估乳腺假体,比如是否有渗漏、破裂等。5.评估乳腺病灶的特征,比如形态、边缘、血流等,有助于超声医师判断病灶的良恶性倾向。6.可以指导介入操作检查等等。然而,多久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是好多女性的疑问。乳腺超声检查频率并非一成不变,需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
中、高风险女性群体
中风险人群指具有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晚(>55岁)、未生育或生育年龄晚(>35岁),良性乳腺病史、肥胖、长期应用雌孕激素治疗等危险因素的人群。高风险人群指具有明确的遗传易感因素(基因突变携带者,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一级亲属)、显著的家族史、既往乳腺病史(接受过胸部放疗,乳腺活检证实为原位癌,不典型增生等)等风险因素的人群。对于这类女性,乳腺超声检查通常建议从30岁或更早开始,每6-12个月进行一次。携带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如 BRCA1、BRCA2 基因)的女性,其乳腺癌终身发病风险可高达 50% - 80%,对于此类高危人群,乳腺超声检查应更加频繁,一般3 - 6个月进行一次,同时还需结合乳腺钼靶检查以及其他可能的检查方法(如磁共振成像等)。
一般风险女性
即没有乳腺癌家族史,没有已知基因突变,没有个人乳腺癌病史或高风险病变,没有胸部放疗史的女性。乳腺超声检查可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定期进行。一般而言,20-29岁女性不推荐常规超声筛查,但是需要临床乳腺检查和自我检查(月经后的7-14天),若发现问题及时就诊。30岁以上女性可以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平时可以进行自我检查。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高峰为45-54岁,比欧美国家要提前10年左右,因此,指南建议一般风险人群的筛查起始年龄为40岁。40岁以上患者除了乳腺超声检查以外,还可以结合钼靶等检查。国外群体筛查推荐把65-70岁作为筛查上限。但是中国指南认为老年人是否停止筛查需要考虑个人的身体健康情况,预期寿命及各种合并症情况。如合并症多,预期寿命有限,则可适当减免乳腺癌筛查。
特殊生理时期女性
1.妊娠期与哺乳期
在妊娠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巨大变化,这一时期乳腺会出现一些生理性变化,如乳腺导管扩张、腺体增厚等,但同时也可能掩盖一些潜在的病变。因此,在妊娠期,一般不建议常规进行乳腺超声检查,除非出现明显的乳腺症状(如疼痛、肿块等)。而在哺乳期,由于乳汁分泌可能会影响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通常也不进行常规乳腺超声检查。但如果哺乳期女性发现乳腺有异常肿块、疼痛加剧、乳头溢血等情况,应及时进行乳腺超声检查,以排除乳腺炎、乳腺脓肿或其他病变的可能。
2.青春期与更年期
青春期女性乳腺正处于发育阶段,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导致乳腺组织的不均匀生长,容易出现一些生理性结节或增生现象。通常情况下,青春期女性无需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检查,以自我检查为主,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若具有高危因素,可每 1 - 2 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主要是监测乳腺发育过程中的正常变化以及排查可能的异常病变。绝经期及围绝经期女性若无其他高危因素,可每年进行1-2次乳腺超声检查,密切关注乳腺组织的退行性变化以及是否有新出现的病变。若有高危因素,可3-6个月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必要时增加乳腺MRI等检查。
乳腺超声检查频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年龄、家族史、基因状况、生理时期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检查频率,能够在早期发现病变、保障女性乳腺健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和患者的心理负担,实现乳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