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图文 >> 内容

刘星烁:月经乱了可能是内膜在“闹脾气”?增生的小信号别忽略

月经是女性生殖健康的“晴雨表”,其规律性直接反映着内分泌系统的平衡状态。然而,当月经周期突然紊乱、经量异常增多或淋漓不尽时,许多女性往往归因于“压力太大”或“内分泌失调”,却忽略了子宫内膜这个“幕后推手”。事实上,子宫内膜增生、息肉等病变,正是导致月经失调的常见原因之一。

一、子宫内膜:月经的“幕后导演”

子宫内膜是覆盖在子宫腔内的一层黏膜组织,它像一片肥沃的土壤,随着卵巢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而生长、增厚、脱落。在月经周期的增殖期,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基底层细胞增殖,内膜厚度从1-2毫米逐渐增至3-5毫米;分泌期时,孕激素促使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糖原等营养物质,内膜厚度进一步增至8-10毫米,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若未受孕,雌孕激素水平骤降,子宫内膜脱落形成月经。

这一精密的调控过程依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的协同作用。当HPO轴功能失调,或子宫内膜直接受到异常刺激(如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作用),子宫内膜的“生长节奏”就会被打乱,引发增生、息肉甚至癌变。

二、月经紊乱的内膜“信号灯”

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普通月经失调”,但以下表现需高度警惕:

1.月经周期紊乱

子宫内膜增生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缩短(21天)或延长(35天),甚至闭经后突然出血。例如,一位42岁女性因长期月经稀发就诊,超声发现子宫内膜厚度达18毫米,病理确诊为单纯性增生。

2.经量异常增多

增生过度的子宫内膜血管丰富,脱落时出血量显著增加。临床常见患者描述“月经像‘开闸放水’”,甚至需每小时更换卫生巾,伴随血块排出。长期经量过多可导致贫血,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3.非经期出血

子宫内膜息肉或局部增生可能突破基底层血管,引发月经间期出血或同房后出血。一位30岁女性因“排卵期出血3个月”就诊,宫腔镜检查发现一枚1.5厘米的息肉,切除后症状消失。

4.经期延长

正常月经持续3-7天,若超过10天仍不干净,可能与子宫内膜修复障碍有关。例如,子宫内膜炎患者因炎症细胞浸润,导致内膜脱落不全,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尽。

5.下腹隐痛或坠胀

增生的子宫内膜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引发经期腹痛加剧,或非经期下腹隐痛。若合并感染,疼痛可能伴随发热、阴道分泌物异味。

三、内膜“闹脾气”的四大诱因

1.激素失衡:雌激素的“单方面刺激”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长期无排卵等疾病会导致雌激素持续分泌,而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长期刺激下,如同“土壤”持续肥沃却无“播种”,最终引发增生。数据显示,PCOS患者子宫内膜增生风险是正常女性的3倍。

2.炎症侵袭:细菌的“隐形攻击”

子宫内膜炎多由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炎症导致子宫内膜充血、水肿,甚至形成溃疡,影响正常脱落。一位28岁女性因人工流产后反复月经紊乱就诊,宫腔镜发现内膜充血、粘连,病理确诊为慢性子宫内膜炎。

3.息肉“捣乱”:局部增生的“小肉球”

子宫内膜息肉是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形成的突起,可能与雌激素刺激、炎症刺激或细胞凋亡失衡有关。息肉大小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可单发或多发。研究显示,35岁以上女性中,子宫内膜息肉的患病率达25%。

4.医源性因素:药物的“双刃剑”

长期使用单一雌激素药物(如某些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他莫昔芬(乳腺癌治疗药物)或避孕药漏服,均可能打破激素平衡,诱发内膜增生。一位50岁女性因乳腺癌服用他莫昔芬2年后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复杂增生。

四、科学应对:从检查到治疗的“三步走”

1.精准检查:揪出“幕后黑手”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可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是否有息肉或肌瘤。若内膜厚度大于12毫米(绝经后5毫米),需进一步检查。

-宫腔镜+病理活检:宫腔镜是诊断内膜病变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宫腔形态,并取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区分增生、息肉或癌变。

-激素检测:月经第2-4天检测雌二醇、孕酮、促卵泡生成素(FSH)等,评估卵巢功能;必要时检测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

2.个性化治疗:针对病因“精准打击”

-药物治疗:

-孕激素:适用于单纯性增生或围绝经期女性,通过拮抗雌激素作用使内膜脱落。常用药物包括地屈孕酮、黄体酮等。

-短效避孕药:如优思明、达英-35,可调节激素水平,抑制内膜增生。

-抗生素:子宫内膜炎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头孢类、甲硝唑等药物。

-手术治疗:

-宫腔镜息肉切除术:适用于有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率约15%-43%,可联合孕激素或曼月乐环降低风险。

-刮宫术:用于急性大量出血或药物控制不佳者,但需警惕穿孔风险。

-子宫切除术:仅适用于无生育需求、复杂增生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

3.长期管理:预防复发“关键一步”

-控制体重:肥胖女性体内芳香化酶活性增强,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增加内膜增生风险。建议通过饮食和运动将BMI控制在18.5-23.9。

-规律作息:长期熬夜会扰乱HPO轴节律,导致激素分泌紊乱。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倒班工作。

-定期随访:内膜增生患者治疗后需每3-6个月复查超声,绝经后女性建议每年进行妇科检查。

五、健康提醒:月经紊乱≠“忍一忍就过去”

月经是女性健康的“信号灯”,当它出现异常时,可能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子宫内膜增生虽多为良性病变,但若长期忽视,1%-3%的单纯性增生可能进展为不典型增生,甚至子宫内膜癌。因此,出现月经紊乱时,务必及时就医,通过科学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健康贴士:

-避免盲目服用保健品或激素类药物,尤其是更年期女性;

-人工流产后注意预防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压力;

-每年进行一次妇科体检,包括超声和宫颈涂片检查。

月经的规律与否,关乎每一位女性的生殖健康与生活质量。关注内膜的“小情绪”,及时识别增生信号,才能让月经真正“回归正轨”。

(刘星烁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妇瘤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