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开封人生活的幸福底色

      文化,开封闻名遐迩的源头,文明,开封人生活的幸福底色。

      文明勾勒出最美的风景。一直以来,开封驰而不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做好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两篇大文章,让做好事行善举成为一种价值追求,让“好人效应”持续“发酵”,示范带动全民崇德向善,弘扬时代新风,浇灌文明之花,汇聚起城市向上向善的强劲动能。

      据统计,开封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实践所114个、实践站2424个,实现了阵地建设全覆盖,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48.8万人,志愿服务组织队伍近3000个,扎根在社会治理最基层、服务到百姓民生各领域、奉献到文明创建第一线,每年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4.1万余次,受众62余万人,涌现出一个个先进典型,激荡出一个个开封好故事,让志愿服务之光照耀在每个最需要的地方。


      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兰考县仪封镇仪园春志愿服务协会

      戏台子奏响幸福曲

      “大戏送到了家门口,出门就能享受文化大餐,好日子每天有新幸福!”“老人最怕孤独,‘戏台子’让老有所乐!”提起村子里每周一次的文艺戏台,兰考县仪封镇村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9年2月,仪封镇成立“会唱戏的仪封人”仪园春志愿服务协会,至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10余场次,服务群众近12万余人次,特别是用戏曲赓续文化文艺血脉、传承民俗文化,营造文明乡风。 用一个戏台子搭起了一座连心桥,满足着群众多元化需求。

      党员带头,贴心为民。该协会严把志愿者招募关,充分发挥党员、夕阳红志愿者等先锋模范作用,利用镇村两级志愿服务网络50余个点位,将志愿服务触角延伸到全镇各村,从党员、干部、乡贤、农村文化文艺能人中招募志愿者38名,组建了“会唱戏的仪封人”仪园春志愿服务队、乡村主持人志愿服务队、夕阳红戏曲志愿服务队等,把戏曲教唱、理论宣讲、文化教育、科普宣传、文艺活动等一系列服务有效送到家门口,让“文艺宣传小喇叭”吹响幸福曲。

      紧贴群众,依靠群众。该协会采取“政府支持+社会运维+群众参与”等多元化筹资模式,构建长效机制,由文化文艺志愿者带动,每期由轮换负责的村子招募5至10名志愿者参与。活动中,协会会员负责主持、吹弹敲打唢呐、电子琴、喇叭、二胡、号子等乐器,节目形式多样化,在文艺志愿者的带动下,父老乡亲纷纷报名参加,调动了积极性和参与度,每期活动都办成了大联欢,热闹温馨。

      突出特色,培育新人。在戏曲舞台基础上,该协会创新开展志愿服务项目,以戏曲、小品、三句半、教唱、讲解等展现形式,文化文艺志愿者不断培训、排练、交流、切磋。通过创建服务项目,一段段越来越标准的唱腔、一个个优美的台步手势中承载着志愿者和群众之间浓浓的情意。

      创造品牌,志愿服务传承民俗文化。该协会以“与民同心·文明同行”为服务主题,将文艺+宣讲、文艺+文化、文艺+表演、文艺+志愿服务等形式融入节目,志愿者从村里走到台上,又从台上驻进村里,让戏曲教唱走进村里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广场、文明实践点等,让文明种子在无声中润入心田,叫响“文化仪封”品牌。

      增强实效,提质生活。该协会丰富志愿服务内容,以文化文艺、爱护家园、尊老助老等为着力点,依托村级文化宣传阵地,使志愿服务“沉下去”,群众幸福“提上来”,陪伴越来越多的群众擂响地方戏,成为会唱戏的仪封人,让志愿服务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手语工作室——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项目

      指尖流淌人间大爱

      举办趣味运动会、健身气功功法培训班、组织读书会、组建“美无声”艺术团……开封的聋人群体生活多彩、幸福多样。这得益于一个匠心志愿服务项目:“手语工作室”—--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项目。

      2014年5月,在开封市残疾人运动会上,参加志愿服务的曹玉芬看到:田径裁判不会手语,与聋人运动员出现沟通困难,志愿者上前用手语沟通才解了围,就萌生了打造一项帮扶聋人和窗口服务单位的志愿服务项目,免费教授手语,打通与聋人沟通障碍。

      说干就干,在市志愿者协会的精心策划,2014年8月,第一期“手语角”开课,以及创办了“手语工作室”,首先组织懂手语的志愿者走进公交公司、银行、医院等窗口服务单位,针对不同需求编写手语教案,免费开展手语培训,并坚持每月双周六在“手语角”教授手语,截至2023年,已受众6万余人次,工作室也发展成为援助、培训、提高聋人生活品味,免费普及手语,解决电话手语求助等涵盖面全的志愿服务项目,并且拓展服务触角,持续支教乡村小学,获得“全国助残类优秀示范推广项目”荣誉。

      画好最大同心圆。“手语工作室”先后举办六届聋人趣味运动会,每届有300多名聋人参加比赛,50名志愿者现场服务;举办两届“八段锦”气功功法培训班,传授健身方法,以及组建全部由聋人参加的“美无声艺术团”,提高聋人生活品味;连续举办五届手语比赛,每届有400多人参加,形式有手语歌、手语舞、手语讲故事,不断掀起开封学习手语热潮;为聋人“面点师培训班”“中医艾灸疗法培训班”全程做手语翻译,助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学得一技之长,拥抱美好生活。

      寻求最大公约数。走进供给侧窗口服务单位,按不同需求编写手语教案,提升窗口服务技能水平;走进公交公司、银行、医院等窗口服务单位和学校,免费手语培训200场,常年每月双周六在“手语角”免费教授手语,已经开展100期,受众群众60000余人次。

      此外,公布热线电话,解决手语求助来电,帮助有手语沟通困难的求助人解决困难。如,解决市福利院求助后,一名老人成了手语工作室常年帮扶对象,无论老人有思想问题或看病就医,都有志愿者在做旁边坐手语翻译和陪伴。

      “现在已经有50多名聋人成为市志愿者协会的注册志愿者,从服务对象到成为帮助别人的志愿者,聋人的身份转变是聋人精神面貌的改变和提升。”“手语工作室”项目负责人曹玉芬高兴地表示。她自2005年至今,一直热心公益,曾荣获河南省助残先进个人、河南好人、河南省优秀志愿者、开封市第三届十佳公益人物、开封市最美家乡人等荣誉称号。


      河南省优秀志愿者:陈国平

      科技惠民深得人心

      焦裕禄精神是每个开封人深学、细悟、笃行的身边钙源。兰考县科学技术协会的陈国平就是坚定的践行者。在他的努力下,2018年,兰考县成立“一懂两爱”科技服务团,在田间地头帮助群众解决技术难题,形成了科技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兰考模式”。

      服务基层,取信于民。在驻村工作期间,他带领东邵岗村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产业,建起了一个占地1000多亩,300座温室大棚,年产值2800多万元的产业园区,并集资50多万元,在园区建起了蔬菜交易市场和统一销售平台,引资建成了村级幼儿园……为村子脱贫摘帽做出了积极贡献。

      科技下乡,助农稳产。他带领“一懂两爱”科技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利用互联网课堂,线上传授科技知识。同时,组织科技志愿者们到村里开展科技志愿服务,针对果树修剪、蜜瓜种植、大棚蔬菜管理、红薯育苗、小麦春季管理等在田间地头对群众进行技术指导,帮助群众适时春耕。

      创新技术,为民增收。“一懂两爱”科技志愿服务队的农业专家们,利用硒肥给合生物技术,帮助群众种植富硒蜜瓜、富硒红薯、富硒大米、富硒蔬菜等农产品。目前,兰考县已组织成立红薯协会、花生协会等11个助农协会,致力于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

      “让大家都鼓足了钱袋子,真是贴心人!”陈国平科技惠民深得人心。


      兰考县东坝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处处劲吹文明新风

      厚植文明基因,助力乡村振兴。地处黄河最后一道弯的东坝头镇,地处兰考县城西北12.5公里,这里乡风民风淳朴,人居环境优美,处处劲吹文明新风。近年来,东坝头镇通过“建强实践阵地、强化组织管理、优化服务措施、丰富活动形式”四项举措,掀起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热潮,让文明成为美丽乡村最动人的风景。

      建强实践阵地。东坝头镇统筹利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成集理论宣讲、未成年人活动、书法绘画、图书阅读、健身体育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场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以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培育践行主流价值、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为主题,通过制定宣传版面、张贴宣传标语、微信交流群、村内大喇叭等形式,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人心,营造良好文明实践氛围。

      强化组织管理。制定《兰考县东坝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实施方案》等,明确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管理制度及管理人员。除日常面向群众敞开大门外,每月定期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活动计划并制作版面上墙,让群众更了解活动时间及内容,方便更多群众参与进基层活动中来。

      优化服务措施。围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制度化的目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担任总队长的东坝头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并成立由各村支部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担任队长的15支分队,定期招募并组织培训志愿者,依托乡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共同开展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艺文化生活。

      丰富活动形式。文明实践所活动富有特色、形式多样。如,张庄村幸福家园大讲堂、梦里张庄艺术团是群众自发组织而成的民间宣讲团,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这个服务群众、引导群众、贴近群众的平台,定期向群众开展多样化的“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先后编排现代戏《焦裕禄》《朝阳沟》《花喜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

      此外,东坝头镇充分利用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特点,举办富有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利用理论宣讲室组织学生、家长、老人开展理论科普等多类宣讲活动;利用文化活动室开展全民阅读、网络科普等文化活动;利用未成年人活动室,举办扫黄打非护苗行动、棋类竞赛、乒乓球运动赛等文体活动。定期举办东坝头镇广场舞大赛、东坝头镇德孝之星颁奖等活动,持续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动力新活力,在广袤大地上徐徐铺展开美丽乡村新图景。(全媒体记者:刘延超)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