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探索创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兰考模式”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延超报道 近年来,兰考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探索创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兰考模式”,极大改善了城乡面貌,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全民参与。积极推进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等“六进”活动,城乡一体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其中,在村(社区),由驻村工作队所在单位为全县行政村购买“两桶一袋”(可腐烂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和可回收物收集袋)设施,借助“固定党日”“饺子宴”“板凳会”“好媳妇好婆婆”“文明户评选”等活动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引导群众以“六不进”(灰土、建筑垃圾、厨余垃圾、园林废弃物、秸秆、杂草不进焚烧厂)为前提,按照“两桶一袋”实施户分类投放,据统计,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后,每年垃圾减量近2万吨。
市场运营。探索“政府+公司+N”的垃圾分类环保屋运营模式。由政府出资建设或利用村内空心院改造垃圾分类环保屋451座,实现城乡全覆盖。由垃圾分类公司、村内脱贫户(建档立卡户)、五保户、保洁员等“N”个管理运营主体负责环保屋的运营管理及上门回收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由垃圾分类公司以及现有的废品收购点负责对“N”个管理运营主体收集的可回收物等进行回购。据调查,群众通过垃圾分类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300元至500元,环保屋运营主体每人每月因废品收购可增收2000元以上。
资源利用。分类后主要有可腐烂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4种,针对不同种类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其中,可腐烂垃圾由群众自行投放至厨余垃圾,经处理后,可堆肥发酵进“一地三园”(林地和花园、菜园、果园);其他垃圾由群众自行投放至垃圾桶内,由保洁公司负责转运至垃圾中转站,压缩后运输至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可回收物由分类公司收集后分别运输至8家企业回收利用,如,电子废弃物、废旧金属等运输至格林美环保循环经济产业园,秸秆、稻草等农业废弃物运输至瑞华电力秸秆发电厂,废旧塑料运输至丰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进行回收利用……
机制保障。兰考县财政每年投入6890万元,作为农村垃圾治理及分类工作专项资金,确保正常运行,实施“五分钱工程”,每人每年捐助18元,每年可筹集资金1000万元左右,用于村庄保洁、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同时,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五星”支部创建、文明户评选、人居环境整治观摩评比、文明单位创建等工作内容,并纳入部门年终考核结果,还成立垃圾分类督导专班,不定期督促指导全县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工作,对实施效果好的“前三”进行表扬奖励,对措施不力、开展缓慢的“后一”进行通报批评。
下一步,兰考县将按照“干净、整洁、美丽”的标准,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探索新模式、学习新经验,为建设美丽河南贡献兰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