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持以文育城激活新魅力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延超报道 近年来,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城,不断激活城市新魅力、涵养文明好气质,连续多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6%,位居全省第二位,高于全省2.1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79个百分点。

      文化品牌闪亮。我市拥有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和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两个“国字号”节会品牌。2009年,为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7部门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部署,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应运而生,连续举办13届,作为弘扬民俗文化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平台,“开封四月最清明”不仅激发了市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有力推动了文明祭祀、移风易俗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到今年将举办第41届,在全国影响力更大,荣获“中国十大节庆品牌”称号。

      文化场馆全面。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我市投资建设了包括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馆、美术馆、文化客厅等众多服务群众的公共文化设施,实现了文化场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质的提升,各种小微博物馆、城市书房遍布城市大街小巷,让市民随时随地都能接受文化熏陶。2022年至2023年,我市将实施文旅项目38个,总投资997.32亿元,其中投资13.4亿元的市民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项目增加了新的科技馆、少年宫。项目完成后,开封将成为7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馆、科技馆、纪念馆、少年宫)皆有的城市。

      文化生活繁荣。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市委宣传部近年来对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行全面提升,基本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盘活用好文物古迹、非遗项目、民间文艺、民俗活动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老百姓量身定制更多受欢迎的文化大餐。去年共完成公益性演出164场次。成功举办“大宋中国年”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8个村获评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2个乡镇获评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2023年,将按照国家三级标准改造提升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设施全覆盖。组织开展文化惠民、舞台艺术送基层等活动250场次,营造“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主题”的浓厚文化氛围,让群众享受更多文化建设成果。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