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共建攥指成拳 文明实践行稳致远

      攥指成拳,形成合力,才更有力量。

      各级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对共建,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建设,既发挥一家之长,又博采众长,把人民需要的活动送到身边……今年4月以来,祥符区通过结对共建,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把文明实践福利送到群众心坎上,凝聚起磅礴的向上向善之力。

      把准共建“方向盘”。该区15家省级文明单位积极探索资源共享、联手共建新思路,常态化前往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所在地,面对面深入交谈结对共建方向,了解现状和建设需求。各级文明单位深入结对共建所在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充分了解双方资源优势所在,精准融入各乡镇、村特色,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特色点建设、基础设施打造以及人文环境提升做足文章,辐射带动其他场所高标准建设,打造结对共建“双融”品牌亮点,理顺了症结、明晰了优劣,为下一步工作定好了靶心。

      点燃共建“新引擎”。15家省级文明单位充分发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的示范辐射作用,整合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和管理等各类优势资源持续下沉输出至基层,解决结对共建单位核心诉求、困难以及问题,实现服务力量扎根基层,传递文明单位爱心暖意。据统计,自结对共建活动开展以来,各文明单位共参与党员干部300余人,协调解决问题47个,受益群众1万余人。

      盘活阵地“大动能”。利用好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旧址遗址和纪念设施,宣传文化中心(广场)、村(居)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百姓舞台等阵地资源,各级文明单位开展共建双方双向阵地观摩交流学习,提升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使用率,作为文明单位参观学习首选点,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好阵地综合使用效益,激活阵地宣传教育、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最大效能。

      共享共建“充电桩”。共建双方联合开展了乡村广场舞、“我们的节日”等各项群众性文化活动,多以小品、诗歌、书法、快板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宣传祥符区农村风俗、移风易俗、政策法规等内容,在寓教于乐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农村群众提供高质量、常态化、受欢迎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志愿服务“惠万家”。各文明单位联合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立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志愿者开展“文化惠民乐融融”“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高举伟大旗帜传承红色基因”“办实事、解难事、送温暖”等志愿服务活动,哪里有需要就把志愿服务触角伸向哪里,不断壮大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力量。截至目前,共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600人次,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

      红色文化“活起来”。各共建单位注重结在平时、帮在点上,突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红色资源丰富的特点,重点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红色资源,对红色旧址(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行修缮。依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新思想进基层等活动载体,加大对木版年画、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助推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建设,搭建红色文化教育服务直达基层的通道,让红色文化成为涵养素质、转变乡风民风的不竭源头。

      “在学习中提升、在实践中完善,目前,个别单位在结对共建中存在满足于送物、帮困送温暖阶段,找不准对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切入点。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组织建设、加强质量管理,做到合理安排、周密准备、落实跟踪,大兴务实之风,把对子结扎实,在为民惠民中行稳致远。”祥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全媒体记者:刘延超;实习生:罗佳诺)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