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退去 气温回升 古城赏秋正当时
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假期,一股强冷空气自北向南给我国中东部带来大范围强降温,受此影响,我市10月3日后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及“断崖式”降温,最低气温只有6℃,人们迅速从短袖换上毛衣,不用老妈提醒,便自觉穿上了秋裤。
这次强冷空气被中央气象台定义为今年下半年的第一次大范围寒潮,其来的时间之早、来势之猛之烈、范围之广,较为罕见。市气象专家表示,国庆假期来一轮“断崖式”降温还是比较少见的,这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降温事件偶有发生。但气候变化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因此,极端降温事件经常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冷空气是寒潮吗?常常有人混淆这两个概念。专家认为,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根据国家标准,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4℃的冷空气活动为寒潮。不过,因各地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寒潮标准会有所不同。
眼下,寒潮影响已经收尾,新一股冷空气接踵登场,不过,根据市气象台的预报,这股冷空气对我市影响不大。本周我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会缓慢回升,到周四,最低气温将恢复“两位数”;周六,最高气温将重新回到20℃以上。
这几天的寒冷天气,令人感觉仿佛已经进入冬天。这个国庆假期,天气从极端的偏暖转为显著偏冷,反转激烈。我们经历了热冷一夜之间的转换,从短袖到薄棉衣,瞬间完成从夏末到初冬的转换,似乎将秋天隔过去了。但显然这是不准确的。入冬的标准看的是平均气温,而不是最低气温。所以,随着气温回升,加上本周少雨,最美的秋色来了,一切美好又开始了,趁着大好时光,一起欣赏古城美丽的秋季画卷吧。
秋冻有好处 但也要适度
国庆假期,气温骤降,大家纷纷穿上厚衣服,但也有一些中老年人不服老,坚持“春天要捂得住,秋天要挺得住”,未及时增添衣被,盲目秋冻,结果导致旧病复发或受凉感冒,得不偿失。
市中医专家娄琪说,秋冻的意义在于,秋季是夏季和冬季的过渡阶段,适当地让身体处于凉爽的状态,接受一些寒气的刺激,有助于增强肌体耐寒能力,在温度逐渐降低的环境中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产热,从而增强肌体的抵抗力。因此,到了秋天,大家也不要一冷就穿太多,适当冻一冻,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秋冻可以提高人们在寒冬的御寒能力,同时还能避免因为衣物过多而导致的汗液蒸发、阴津耗伤。
秋冻有益处,但也要适度。要顺应自然变化,把握适度原则,既不可过早过多添衣,也不要盲目挨冻。尤其是国庆假期这几天,我市降雨降温,气温从接近30℃一下降到只有10℃上下,添衣保暖必不可少。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孩子,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患者,以及肠胃不好的人,盲目秋冻反而更易生病。
秋冻要想冻得科学,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头部、颈部要保暖,腹部保暖至关重要,关节应格外注意,脚部保暖保健康等。
此时节,适当的锻炼有利于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因此,市民在选择秋冻时,也要适当加强室外锻炼。值得注意的是,运动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热身,建议从低氧耗的散步、打太极拳等开始锻炼,不可盲目加大运动量,避免给身体带来负荷和伤害。(全媒体记者:张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