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基地 启航新“铝”程——杞县加快新型工业化转型进程纪实

开封手机报 12-08 23:17 我要分享

  时值冬日,走进杞县葛岗镇铝型材加工产业基地,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和建设景象。“我们在推动杞县新型工业化转型进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有力提升了铝材生产、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的承载力和基础设施配套,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集聚效应。杞县即将成为继广东大沥、山东临朐、江西安义后,中国第四个铝型材全产业链生产基地,新‘铝’程已经启航。”12月6日,杞县县长王红涛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强链延链 前景更加广阔

  今年以来,杞县坚持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遵循,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坚持“项目为王”“制造立市”,强力推进铝型材产业发展。依托杞县常年在郑州、西宁、山东、石家庄等地从事铝材加工产业10万人的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铝型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划了400公顷的铝型材产业园,总投资200亿元。一期建设面积67公顷,已投产企业17家,涵盖铝型材加工、模具制造等上下游产业链条,主要包括世合型材、世元铝业、合力盛达、熙朝铝业、天冠铝业等,年产量50万吨,产值120亿元;二期建设面积67公顷,正在建设企业10家,主要包括铝之信铝业、卓越幕墙门窗、奥华智能装备等;意向签约企业23家,园区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企业带动”的原则,杞县县委、县政府提出“315”计划,就是利用3年,引进企业100家,产值达500亿元,打造全国铝型材生产研发基地。积极对接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引进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拓宽招商思路,对接引进包含铝型材业务的建筑集团,在杞县建立建材、门窗等加工制造基地。形成了产业上下游协作配套、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打造集产、学、研、商、贸、服为一体的全国铝型材生产研发基地。

  筑巢引凤 服务持续升级

  开封市委、市政府加大对杞县铝型材产业的支持力度,统筹指导铝型材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全力保障铝型材产业健康发展。

  借助“万人助万企”活动,杞县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分包重点企业,117名首席服务官下沉企业一线,提高服务的深度、温度、力度和精度。

  杞县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主任,常务副县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部长为副主任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委员会,形成“1+7+1”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确保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及时研究、及时部署、及时落实、及时督察、及时通报,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

  杞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谢震说:“杞县将优化营商环境宣传作为提升服务效能、推动政策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载体,做到营商宣传与县委中心工作相结合、与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工作相结合、与县领导联系企业‘一联三帮’工作相结合、与服务企业政策宣讲相结合、与政务与大数据服务相结合。”

  杞县在全省县区中率先创办“金杞营商”微信公众号,在杞县融媒体中心开设《政情直通车》《优化营商电视问政》《行风政风监督》等栏目,杞县自然资源、发改、住建等30余个部门负责人在电视上公开亮相,作出“放管服”改革政策承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杞县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推动政务服务进园区,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实现“审批一条线”。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采取“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

  在保障方面,杞县深入开展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精准保障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在资金保障方面,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人才保障方面,深化校企合作,依托高校建立研发中心,依托职校建立人才供应链,满足企业对创新和人才的需要。

  “杞县将继续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深入贯彻‘制造立市’战略,在产业培育和招大引强上下功夫,按照开封市党代会提出的‘16136’的总体思路,加压奋进、奋勇争先,围绕打造‘500亿级铝型材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推动铝型材制造迈向高端化、集群化。努力争创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为开封勇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贡献杞县力量!”杞县县委书记韩治群踌躇满志。(全媒体记者:汪少冲;通讯员:司利强)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