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赛 河南体育“三点”发力
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培养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降低学生近视率、肥胖率……近几天,一份文件中关于我省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诸多目标和愿景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这是省体育局、省教育厅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体教融合是干啥的?简单说来,就是体育和教育部门携手,建立起包括“教学、训练、比赛”的新体系,保证在青少年体育活动中“能教会、能勤练、能常赛”,进而达到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和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不难看出,教、练、赛既是体教融合的三个“关键词”,也是重要的着力点。《实施意见》出台,记者“出击”,试看河南体育如何“三点”发力。
教:优秀体育人才是最好的老师
学校体育教学是青少年体育的主阵地,《实施意见》除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与在校生比例要达到1:220等教学时间、教师数量要求之外,也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包括加强体育人才培养、提升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逐步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渠道等。
“体育教师的执教水平和能力是学校体育开展水平的重要保障。”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马延春说,将统筹体育系统资源,助推优秀体育人才与学校体育教师的融合发展,积极推荐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进学校指导体育锻炼,助力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提出的“到2025年评定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000所”,成为颇受媒体关注的指标。据了解,由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评选管理办法处于修订阶段,全国各地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评选均未展开。目前我省共有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554所,主要涵盖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及科技体育等项目。
“新标准出台后,我们将对省内各级传统特色学校进行评定和梳理,在此基础上通过省市县三级加强培训,提升在校体育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水平。”马延春说。
《实施意见》中提到的由省体育局主办的“奔跑吧·少年”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曾在2021年底组织我省一批优秀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田径运动员走进多所中小学校,传授运动专业技能,传播体育精神,受到师生们热烈欢迎,成为优秀体育人才助力校园体育发展的成功案例。
郑州九中校长张莹表示:“体育原本就是教育,除了赋予青少年强健的体魄,更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品格。优秀运动员来到青少年学生身边,是最好的老师,将更加激发大家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练:100家俱乐部入选夏令营改革
大量社会资源涌入是目前体育事业发展的显著特征,体现在青少年体育领域,更多的是体育俱乐部和培训机构。作为校园体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它们不但是各种日常训练的“主场”之一,在服务校园体育、满足多样化需求方面同样不可或缺。
马延春说:“按照省体育局的要求和指导思想,我们倡导、欢迎并且会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比如我们正在对以往的夏令营进行改革,鼓励更多的俱乐部通过一定的程序参与政府认可、面向社会的夏令营等活动,同时不再限定项目或时间,而是用常态化、小型化的模式,鼓励俱乐部长期开展体育培训和活动,以利于青少年养成经常锻炼乃至终身锻炼的习惯。目前方案已经出台,结合疫情防控情况,争取尽快推广。”
据了解,全省首批共筛选出各级各类体育俱乐部100家。
“我们鼓励俱乐部用自身擅长、家长认可的方式展开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安全、规范的体育培训。希望通过这种机制,让俱乐部产生造血功能,加强生存能力,也让青少年体育培训步入良性循环。”马延春说。
“双减”之后,体育类培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井喷”,加强行业监管也成为体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马延春表示:“我们已经草拟了《河南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指南》,正在和教育部门积极协商,很快就会以正式文件形式印发实施,为行业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赛:省级青少年赛事去年91项
如果说竞技体育是“金字塔塔尖”,那广泛开展的群众体育尤其是青少年体育就是坚实的“塔基”。普及校园体育意味着青少年体育人口增加,更意味着竞技体育选材范围扩大。而选材的重要途径,就是各级赛事。所以《实施意见》提出,要通过统筹规划各级青少年竞赛等途径,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建立以锦标赛、冠军赛、U系列赛、俱乐部赛等为引领的精英竞赛体系和人才选拔输送机制。
马延春介绍:“《实施意见》出台之后,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和教育部门紧密配合,对我们的赛事进行改革,融两家赛事于一体,共同为青少年赛事建立更贴近实际的机制,破除赛事限制性政策,让青少年能够公平、自由地参赛。比如我们有的赛事已经允许体育行业协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参赛主体参加省级比赛,打破了原来以地市为参赛单位的壁垒,鼓励更多的孩子参与比赛,用比赛的乐趣吸引他们持续参与体育运动。”
丰富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供给,让青少年通过参与赛事活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也是我省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要手段。2021年,我省共举办省级青少年体育年度锦标赛、冠军赛、U系列赛和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锦标赛等青少年体育赛事91项,直接参与赛事活动青少年达到5万多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中除了增加身体素质、专项技术测试环节之外,还增加了赛前文化课测试,这个被业内人士戏称为“文武双全”的测试环节,背后深意无疑是促进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
截至目前,在我省青少年运动员管理系统中注册在训的运动员涵盖了42个项目,共有95926人,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和单项训练基地174个,国家级和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00个,省级幼儿体育基地3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