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百年大党的作风传承(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河南日报 》( 2025年07月04日 第 12 版)
□王硕
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志性举措,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延续性和理论继承性。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深刻指出,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正确,是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条件。从革命年代奠定的纪律传统、群众路线到自我革命精神,中央八项规定以新时代的实践形态实现了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作风建设的重视一以贯之,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历史进程。
2025年3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云南考察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学习教育将理论武装、问题查摆、长效治理深度融合,推动作风建设从“被动约束”转向“主动担当”。这既是对制度刚性的再强化,更是对党员干部政治自觉的再淬炼。
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精神传承了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基因。当规定强调“务求实效”的调研准则时,这恰是延安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时代的淬炼升华——正如整风运动中毛泽东痛斥“钦差大臣”式的主观臆断,要求干部“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中央八项规定以制度刚性确保调研回归“求真”本源。而其对“严控公务支出标准、厉行勤俭节约”的硬性约束,则生动再现了西柏坡“进京赶考”的精神: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以“糖衣炮弹”警示全党,要求“不做寿、不送礼”,其精神内核正与当下整治“车轮上的铺张”“楼堂馆所的奢华”形成跨越时空的共振。从延安窑洞里整顿“党八股”的文风会风,到新时代剑指“文山会海”的形式主义;从革命年代“自带干粮去办公”的苏维埃干部条例,到如今严查“违规占用周转房”的生活待遇规范——作风建设这条生命线,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为经纬。
中央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具有穿透力,关键在于“从党中央抓起、从高级干部做起”,关键少数的率先垂范成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考察不封路、会议精简高效、出访轻车简从——这些率先垂范的细节,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全党。此后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作风建设中得到充分彰显。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里,我们党正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 “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历史证明,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才能同甘共苦。
中央八项规定的制定实施,被历史地定位为“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徙木立信,语出商鞅变法,以移木赏金昭示政令必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兑现这一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郑重宣告,首先要把这一步继续抓好,起“徙木立信”的作用,大家一定要相信,中央绝对会一年一年抓下去。这种态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长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坚定决心。毛泽东在回应黄炎培“历史周期率”之问时提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毛泽东强调人民监督是打破官僚惰性的关键,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越来越多的“违规吃喝”“车轮腐败”“生活奢靡”等违纪问题,在人民的监督中曝光,“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优良作风是党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作风正,则事业兴。中央八项规定以其雷霆之势涤荡“四风”积弊,焕新党风政风,不仅有效解决了现实突出问题,更以制度化的方式传承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一脉相承的作风血脉。从井冈山上的“一根灯芯”到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中国共产党人以一脉相承的清醒坚定,在永不停歇的作风长征中,书写着百年大党永葆生机的密码。这个密码藏在西柏坡“两个务必”的回响里,藏在八项规定“越往后越严”的承诺中,更藏在“永远没有休止符”的作风建设进行曲上。
(作者单位: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