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当下“绣花”功夫(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河南日报 》( 2025年07月04日 第 12 版)
□宋贺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改进作风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绣花”功夫融入作风建设,以精准施策的靶向意识、笃行不怠的耐心韧性、深耕细作的为民情怀织就作风建设,每一针都要精准入扣,每一线都要扎实有力,持续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绣花”功夫首在精准对焦,找准作风建设“针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密切关注和分析研判党情党风新动向,坚持奔着问题去、对着根源治,既治标又治本,提高管党治党的精准性、实效性。当前作风问题呈现出隐形变异、风腐交织的新特征,有的禁而未绝,有的转入地下潜滋暗长,有的伺机反弹。要织好作风建设的新图景,就要找准落针点,一子落而满盘活。党员干部需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对纪律作风进行再思考、再查摆、再提升,坚持正风肃纪不松劲、不止步、再出发。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掌握作风问题实情。做到一针见血点问题、一鼓作气抓整改,一体推进学查改,一以贯之转作风。
“绣花”功夫贵在久久为功,织密作风建设“经纬”。绣花非一日之功,作风建设亦需绵绵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从延安整风运动的“淬铁成钢”,到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的“徙木立信”,党的作风建设史就是一部常抓常严的奋斗史。作风建设绝不是“一阵风”,党员干部要进一步织密作风建设防护网,以“钉钉子精神”打好持久战,破除“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怪圈。一方面,要立查立改、即知即改、真查真改,把突出问题、变异问题、风腐交织问题整改到位,遏制“四风”问题蔓延。另一方面,查找制度机制薄弱点,空白项,进一步修订、完善、细化,建立常态化查改机制,对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错酿成大过。唯有以“铁杵磨成针”的恒心,才能防止不良作风反弹回潮,让清正风气成为党内生活的新常态。
“绣花”功夫成在落细落实,绣出作风建设“真章”。绣花讲究针针入扣,作风建设重在事事落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群众利益无小事,每一项具体工作,都是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党员干部要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根针”,穿起政策落实的“千条线”,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检验作风成色。比如,在乡村振兴一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要把心系群众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深入了解最真实、最准确的民情。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基层,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基层一线是作风建设的主阵地,要在基层大兴务实之风,把每一项工作都做细做实,疏通政策落实的“中梗阻”,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才能把作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改进作风不是喊口号、搞形式,而是要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绣出实效,一丝一缕织就民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员干部当以“绣花”功夫转作风、强担当,用针脚的细密度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绣出更加绚丽的时代画卷。
(作者单位:新乡市红旗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