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家长注意!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有调整
顶端新闻·河南手机报记者 许光琳
百日咳传染性强且多见于儿童,是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的传染病。
根据《关于国家免疫规划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调整相关工作的通知》(国疾控卫免发〔2024〕20号)要求:自202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将现行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简称百白破疫苗)和6周岁接种1剂次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的免疫程序,调整为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6周岁各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的免疫程序。
什么是百日咳?为什么要调整?以及百日咳如何预防?时至百日咳传染高发季,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鲍茹。
什么是百日咳?
鲍茹介绍,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病程较长,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感染后典型症状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病程可持续2~3个月,故称“百日咳”。
为什么调整?
“我国于1978年将含全细胞百日咳疫苗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百日咳的发病率大幅降低。”鲍茹介绍,但由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且无论是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还是自然感染,均不能获得终生保护,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
本次百日咳疫苗接种程序的调整,主要是为了让婴幼儿更早获得对百日咳的免疫力,提高儿童对百日咳的免疫水平,加强对学龄儿童的免疫保护,更好地保障婴幼儿和儿童的健康。
如何预防?
1. 科学佩戴口罩
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佩戴口罩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若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感染风险。
2.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日常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居室常通风,注意合理作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3. 加强健康监测
在共同居住生活、工作学习等情况下,与百日咳病例(发病前1周至发病后3周)有接触史者,应进行21天自我健康监测。监测期间如无咳嗽、流涕、发热等不适症状,可正常学习工作;避免与婴幼儿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近距离接触,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一旦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