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亮相香港 170多件文物精彩讲述中原文明故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4月2日晚,“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专题展览厅开幕。4月3日开始,该展览面向社会全面对外开放。

 本次展览精选来自河南省内15家文博机构的172件(套)夏商周文物精品,包括大型及成组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及卜骨等文物。展出的河南二里头遗址出土玉戚璧,郑州商城出土兽面乳丁纹铜方鼎,安阳殷墟出土刻辞甲骨、青铜礼器,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王子午鼎,新郑郑国祭祀遗址出土成组青铜礼、乐器等,为研究夏商周社会历史文化提供了直观的物证。厚重典雅的铜器、莹润精致的玉器、古朴质美的陶器等为香港观众讲述中原青铜时代的精彩故事,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原文明的面貌和精神特质。

 4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李家超在其个人微博上透露自己提前到展览现场观看,他表示,这个展览让香港市民和旅客可以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礼制及文化面貌,从中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除了展出包括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及卜骨等文物,展览亦结合现代科技AR等元素增加观赏趣味,令过去历史活现眼前。

 河南地处中原,自古被称为“天地之中”,是华夏文明起源发展的核心区域,是中华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和中华文明的形成、传承、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夏商周三代先后在中原建都,现今留存的二里头夏都、郑州商都、安阳殷墟、洛阳东周王城等诸多夏商周时期的古都遗址,反映了这一时期都邑的政治、经济、物质文化等。登峰造极的青铜文明、辉煌灿烂的礼乐文化,由此形成以中原为核心的礼制文化圈,并表现出极强的文化向心力,引领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传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猪首器盖 夏代

 展览充分运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最新研究成果,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了中华文明体系,展示了中华文明在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诠释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原因。展览策划者希望通过深入发掘中原文化内涵,将丰富的文化资源变为强大的文化力量,使华夏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动力。

 “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以时间为轴、以文物和遗址为点、以王朝与四域的政治关系为面,最终形成包含文化面貌和精神价值在内的立体展示结构,呈现出夏商周三代气势恢弘的历史场景和包容有度的文化特性。“同时,这也是一个弘扬中华文明的专题展览,是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举措,对增强民族强凝聚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兽面纹铜兽面乳丁纹方鼎 商代

 河南博物院与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合作并非首次,早在2007年,河南博物院就曾精选118件(套)院藏精美文物,以夏商周三代生活为切入点,以反映古代中国灿烂悠久的文明为主旨,推出“礼乐之邦——河南夏商周文物展”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取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开幕式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黄东升在致辞时说,香港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脉,多元文化交融,在多次挑战和变革之中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考古研究表明早在先秦时期,中原地区与香港地区已有了文化交流,比如香港大湾遗址出土的玉璋,就是中原商文化的典型器物。希望以此次展览为契机,豫港两地能够在文化领域展开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此次展览由河南省文物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河南博物院、香港历史博物馆承办,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7月8日。

责编:阮文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