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世界孤独症日 | 每千名孩子约7名是“星星的孩子”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拥有健康的听觉,却对外界声音“置若罔闻”;他们拥有明亮的双眼,却对眼前的世界“视若无睹”。这些孩子,都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也就是常说的自闭症儿童。他们宛如夜空中独自闪烁的星星,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2024年4月2日,是第十七个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旨在倡导社会为这些孩子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关爱与支持。

其实,关爱不应该只在世界孤独症日。让我们一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星星的孩子”点亮一盏希望之灯,让他们的世界因社会的关爱而变得更加温暖与美好。

4月1日上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南院区广场上,一场特别的演出活动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场活动的特别之处在于,参加活动的小演员们都是孤独症患者。

台上,5岁的女儿翩翩起舞;台下,孩子妈妈黄女士眼中闪烁着泪光。“自从女儿2岁被确诊为孤独症,这几年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黄女士说。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性发育障碍。国内知名儿童发育行为专家,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学术副院长、儿童发育行为科主任禹东川介绍,孤独症在学术上又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症状轻重不一,尽管其确切病因尚未明确,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可能的脑部器质性病变都被认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禹东川说,目前中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为0.7%,呈现增长趋势。“孤独症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期,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治疗途径为康复训练。”他加重语气说,“这种病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如能在2岁半之前接受科学干预,可不同程度改善患儿症状和预后。因此,对儿童孤独症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那么,家长如何在早期识别孩子是否患有孤独症?

禹东川给出了5个关键指标:不与人目光对视;不听指令,不合作,独自嬉玩;无恰当的身体语言;不会说话或说话迟;与人互动时给人的感觉不恰当。

据了解,为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禹东川正在谋划开展一项河南出生队列追踪研究。这项研究将从儿童的母亲孕期开始,进行长达20年的长程跟踪,旨在深入揭示环境、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他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提升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公共政策分析提供更加全面、科学、兼具时代特色和区域特色的实证数据参考。

责编:阮文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