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次!5市协同立法保护卫河
河南手机报记者 李颜如
12月15日,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回应卫河沿岸人民群众期盼,促进卫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护卫河安澜,《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卫河保护条例》将于2024年5月1日起同步实施。
发布会上,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公乐介绍,按照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安排部署,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五市开展了卫河流域协同立法工作,这是河南省在协同立法领域的首次尝试。11月3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查批准了五市卫河保护条例,将于2024年5月1日起同步实施。
“通过卫河流域协同立法,引领和推动卫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是我省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一次积极探索。”李公乐表示,五市聚焦区域协作,推动流域协同共治。条例规定五市在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监督领域开展全方位协同配合;突出共同性,统一了法规名称、章节设置、立法原则和依据;探索建立了“条例+决定”的立法形式,“省人大统筹、新乡人大牵头、五市共同起草”的模式;实现了五市法规同步起草、审议、审查、施行、宣传落实。
开展卫河流域协同立法是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需要
卫河流域涉及三省七市,各市生态环境、产业结构都不相同,生态协同保护力度、产业发展协同性都需要加强。开展流域协同立法,有助于推动卫河流域生态治理,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引领促进流域协调发展。
开展卫河流域协同立法是回应卫河沿岸人民群众期盼,促进卫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卫河属海河漳卫南运河水系,隋唐称永济渠,发源于山西省,流经河南省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五市,最终汇入海河。流域内设有9个蓄滞洪区,大中小型水库98座。卫河左右岸地势高,遇暴雨很容易渲泄不及,建国以来,发生较大洪水11次,造成严重灾害5次,最近一次21年7月,仅新乡市受灾人口超260万。卫河安澜是豫北五市共同心愿,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流域治理,构建协同治理长效机制,此次协同立法为实现卫河流域保护的共治共管共赢提供法治保障。
开展卫河流域协同立法是丰富立法形式,贯彻执行新修订的《立法法》的生动实践
今年3月,《立法法》进行了修订,第八十三条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可以协同制定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域或者有关区域内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可以建立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为地方建立协同立法工作机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这次卫河流域协同立法,填补了河南省在协同立法方面的空白,进一步丰富了立法形式。
会上,河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新民介绍,《条例》内容聚焦跨区域协作、水生态保护和水灾害防治。通过规划衔接、立法、执法、司法、监督等广泛建立区域协同制度,实现跨区域协作。水生态保护方面,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排污管理、污水管网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等作出具体可操作规定。水灾害防治方面,强化防洪规划、河道保护、防洪工程建管、联动清淤、汛期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完善。五市树立系统观念,保持了上述条款协同一致性。各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特殊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特色条款,因地制宜地解决当地存在的差异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