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才总量达到1410.31万人

微信图片_20231115135829.jpg

河南手机报记者 朱晓玲

当前,全省人才总量达到1410.31万人,比上年增加209.08万人,实现17.4%的大幅增长。”11月15日,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发布会。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杨建国介绍河南省关于创优人才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他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我省的人才政策和工作成效。

今年全职引进海内外顶尖人才11人

在“引”上,注重高端引领、精准引进以服务“三足鼎立科技创新体系” “高等教育三个调整优化” “7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大力实施“1+20”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开展顶尖人才突破行动、领军人才集聚行动等专项行动,吸引集聚一批能引领带动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比如,超常规举措引进顶尖人才方面,通过“一人一案”精准对接引进、“一事一议”提供政策支持、“一人一专班”全程跟踪服务,今年以来全职引进海内外顶尖人才11人,包括两院院士4人,发达国家院士4人,著名文化艺术表演家3人。再比如,打造常态化引才载体,举办第六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累计延揽优秀硕博士和高级职称人才4.4万人、本科以上人才28.2万人。

全省博士后流动站达到98家

在“育”上,注重青年培养、梯队建设。更大力度、更大规模支持青年人才发展,推动各类人才计划和科研项目对青年人才倾斜支持。比如,在扩大支持规模上,“中原英才计划”青年项目每批支持数量每年都在增长,今年一次性增加83%,由60人增加到110人。省自然科学基金每年安排50%以上的项目专门支持青年人才;在畅通成长通道上,建立优秀人才职称评审专用通道,在省级层面每年单列不少于200个“特设岗位”,专门用于35岁及以下青年人才申报正高级职称、30岁及以下青年人才申报副高级职称,不受单位结构比例限制;在搭建培育平台上,以实施博士后招引培育“双提”行动为重点,大幅增加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数量,今年全省一次性新增博士后流动站17个、达到98家。大幅提高博士后资助经费标准,对新招收的全职脱产博士后,给予20万元—40万元资助经费,按照博士后科研水平和招收单位对其评估结果给予20万元—40万元的资助经费,对出站留豫、来豫工作的博士后,省财政给予每人20万元的安家经费补助。

推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科研经费“包干制”

在“用”上,更加注重放权赋能、激发活力。比如在人才评价上,推进人才计划优化整合和人才评价“破四唯”治理,修改完善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在充分授权上,省属事业单位实现“6个自主”,即自主使用编制、自主设置岗位、自主制定招聘方案、自主发布招聘信息、自主组织考试考察、自主办理聘用手续;在为人才松绑上,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完善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推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科研经费“包干制”,切实保障科研人员潜心研究。

推出符合我省实际、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具体举措,比如,对用人单位引才育才工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新培养和全职引进的顶尖人才,省财政按照每人600万元的标准给予用人主体引才育才工作经费支持;对全职引进的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省财政分别按照每人300万元和100万元的标准给予用人主体引才工作经费支持,赋予用人单位在职称评审、经费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更大自主权。

郑州市已建设人才公寓17.2万套(间)

在“服”上,更加注重完善体系、务实有效。比如,开展“一站式”服务,在省、市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在省政务服务网站、“豫事办”APP上设立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比如,发挥市场化手段方面,组建河南省人才集团,通过市场化、专业化手段,开展高端人才引进、高端智库建设等。再比如,办好人才“关键小事”,强化对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入学和医疗保障工作服务。比如加快推进省市人才公寓建设,明确建设标准、强化统一运营,仅郑州市就建设人才公寓17.2万套(间)、完成配租2.7万套(间),带动各地加快推动这项工作开展,更好地为各类人才服务。


责编:周志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