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豫见你②丨半生守焦桐
河南手机报记者 司艳雯
焦裕禄亲手种植的泡桐树被兰考人民亲切地称为“焦桐”。如今这棵桐树已有60余岁,依然生机勃勃。
耄耋之年的堌阳镇朱庄村老干部魏善民曾是焦桐的守护者。现在,他的儿子接过“接力棒”继续守护焦桐。
认识焦裕禄那年,魏善民21岁。当时兰考的沙患很厉害。过去兰考种小麦,二三月一刮风,离沙丘近的麦苗直接就被埋住,离沙丘远的麦苗则被吹出根儿来,太阳一晒,麦苗就死了。魏善民记得,当时朱庄一亩地只能产43斤麦子,留下种子、牲口饲料,一口人只剩下13斤。
焦裕禄到兰考上任以后,就来朱庄看风沙灾情。“他也发愁。”魏善民回忆道,“当时我告诉焦书记,原来我们这儿有桐树,适合沙地生长,长速也快。但是遇上三年自然灾害,桐树基本上毁完了。”焦裕禄把这话记到笔记本上,回去跟县委领导商量要栽桐树。种桐树的时候,焦裕禄对魏善民说:“小伙子,咱俩一班。”那时候找树苗很难,第一批只种了五十亩。
魏善民记得很清楚,有一颗树苗很小,但是根儿很好。焦裕禄就把这棵树苗栽上了,他说,别看这棵树小,但是它的根儿好,要是栽活了,会比其他树长得好。
这棵树就是现在的焦桐。
种完第一批桐树,每个生产队需找一个护林员。当时朱庄生产队找的护林员是魏善民父亲。魏善民父亲看林8年,后来年纪渐大,看不动了。魏善民就接过守护焦桐的担子。
2013年,由于硬化地面,焦桐根部得不到足够的空气和水分。2016年,其他树开花开得很好,就焦桐没有开花。为了救活焦桐,魏善民给树周围的地面打孔。他打了一天一夜,打上131个透气孔,又给每个孔都浇上水,整整浇了5天。很多人说魏善民神经了,魏善民也不在意,就是仰着脸瞅桐树啥时候开花。从第7天开始,焦桐开始开花了。“妥了,焦桐算是露出笑脸了,活了!”
如今,焦桐旁的泡桐树已经更新到三代,这里修葺成了一个小公园,里面除了泡桐树还有各式各样的花木。经常有人来参观这棵焦裕禄亲手种下的泡桐树,老人们也常来乘凉,在树下坐一坐。
现在,魏善民的三儿子接过守护焦桐的担子,他说:“要把守护这棵焦桐的使命一代一代传下去,让老百姓想念焦书记时能有个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