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图文 >> 内容

郭亚茹:预防感染与血栓:静脉血管通路护理的实用技巧

在医学领域之中,预防感染与血栓毫无疑问是静脉血管通路护理环节里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正确而又细致入微的护理工作,能够极为显著地降低各类并发症出现的风险,进而大幅度提高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舒适程度。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一些极具实用价值的技巧,这些技巧的目的都在于助力医护人员和患者更为出色地管理静脉血管通路,从而达到预防感染以及血栓形成的效果。

1. 严格无菌操作:当医护人员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或者更换敷料的时候,必须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这其中包括使用无菌手套、合适的消毒剂以及无菌敷料等必备物品,要确保整个操作流程都是在严格无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侵入到患者体内的机会,从源头上杜绝感染的可能性。

2.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在选择用于穿刺的血管时,医护人员应当综合考虑血管的位置、大小以及弹性等多种因素。绝对要避免在那些已经存在感染情况、有炎症反应或者是曾经发生过血栓形成的部位进行穿刺操作。与此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同一个部位的重复穿刺次数,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局部组织遭受损伤以及感染的风险概率,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血管健康。

3. 保持导管通畅: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地对静脉通路进行检查并且做好维护工作,以确保导管始终保持在通畅无阻的状态之下。可以使用适当的冲洗液,例如生理盐水,按照一定的频率定期对导管进行冲洗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出现回流现象以及凝血情况的发生。而且,在为患者更换输液或者药物的时候,务必要确保冲洗工作做到彻底无残留,避免任何可能影响导管通畅性的因素存在。

4. 监测和评估:医护人员要密切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穿刺部位的具体状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了红肿、疼痛、渗液或者是患者是否发热等可能预示着感染迹象的症状表现。一旦发现了任何异常情况,就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必要时还需要及时将导管拔除,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5. 教育患者:对患者开展教育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要让患者充分了解如何正确地保护自己的静脉通路。这其中包括教导患者要保持穿刺部位处于干燥清洁的状态,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及提重物等可能对静脉通路造成损害的行为,并且要告知患者在出现任何身体不适症状的时候,要及时地通知医护人员,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6. 定期更换导管:医护人员需要依据临床指南的要求以及患者自身的具体实际情况,定期地对静脉通路装置进行更换操作,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在更换导管的时候,应当选择不同的穿刺部位,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对同一部位反复操作所造成的损伤,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血管组织。

7. 使用合适的敷料:选择透气性能良好、粘贴性足够强的敷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的敷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皮肤出现过敏反应以及导管发生移位的风险。而对于那些有渗液情况出现的穿刺部位,则应该使用吸收性能较好的敷料,并且要及时地进行更换,以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结语:通过对上述这些实用技巧的有效实施,就能够非常有效地预防与静脉血管通路相关的感染和血栓问题,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水平。医护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并且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实践和相关指南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同时,患者以及家属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也是成功管理静脉血管通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对静脉血管通路的良好管理。

(郭亚茹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中心导管室)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