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图文 >> 内容

袁丹雅:鸡蛋上的“隐形杀手”:沙门氏菌,溏心蛋爱好者请止步!

鸡蛋作为自然界中最完美的营养载体之一,几乎是每个家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它不仅提供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富含维生素A、D、E以及铁、锌、硒等多种矿物质,无论是水煮蛋、煎蛋还是蛋羹,都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健康选择。然而在这份营养美味的背后,却潜藏着一个肉眼无法察觉的"隐形杀手"——沙门氏菌。这种看似普通的细菌一旦污染鸡蛋,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威胁我们的健康,尤其对于钟爱溏心蛋、温泉蛋等半熟蛋制品的人群来说,更是需要警惕的食品安全隐患。

沙门氏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常见于鸡、鸭等家禽的肠道内。这些细菌会随着禽类粪便污染蛋壳表面,甚至可能通过蛋壳上的微小气孔侵入蛋内,潜伏在蛋清或蛋黄中。鸡蛋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链条中,包括母鸡产蛋时的污染、运输过程中的破损、储存环境的温湿度变化等环节,都可能成为沙门氏菌滋生的温床。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表面看似干净的鸡蛋,也可能携带这种致病菌,因为沙门氏菌的污染往往是无症状的,不会导致鸡蛋出现外观上的异常变化。

感染沙门氏菌后,人体通常会经历12至72小时的潜伏期,随后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包括持续高热(可达38-40℃)、频繁腹泻(多为黄绿色水样便)、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不适。健康成年人感染后通常表现为轻症,经过对症治疗和充分休息,多数可在3-7天内自愈。但对于免疫力较弱的特殊人群,如6个月以下婴儿、65岁以上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糖尿病、艾滋病、慢性肝肾疾病的患者,沙门氏菌可能突破肠道屏障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孕妇感染还可能导致流产、早产或新生儿败血症,致死率可达10%-20%。

溏心蛋凭借其流心的蛋黄和嫩滑的口感,成为美食爱好者追捧的对象。无论是日式拉面中的温泉蛋,还是西餐里的水波蛋,都以蛋黄半凝固的状态为特色。但研究表明,沙门氏菌在60℃以上环境中才会逐渐失活,要彻底杀灭则需要70℃以上持续加热。而溏心蛋的烹饪温度通常控制在60-65℃,这种温度只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无法完全消灭潜藏在蛋黄深处的沙门氏菌。2017年美国疾控中心的报告显示,当年爆发的沙门氏菌疫情中,有37%的病例与食用半熟蛋制品直接相关,这一数据为溏心蛋爱好者敲响了警钟。

为了降低沙门氏菌感染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和储存:购买鸡蛋时应选择正规品牌的清洁蛋,检查蛋壳是否完整无裂纹,包装上应有清晰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回家后立即放入冰箱冷藏室(温度控制在4℃左右),最好放在专用蛋盒中独立存放,避免与肉类、海鲜等生食接触造成交叉污染。注意不要将鸡蛋放在冰箱门架上,因为频繁开关门会导致温度波动,理想的储存位置是冰箱内部靠后的区域。

2. 清洁处理:接触鸡蛋前先用肥皂洗手20秒以上,处理生鸡蛋后要立即用流动水清洗双手、刀具、砧板和容器。清洁蛋壳时只需用干布轻轻擦拭,避免用水冲洗,因为水洗可能使细菌通过气孔进入蛋内。厨房台面建议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擦拭一次,保持烹饪环境的卫生。

3. 烹饪控制:彻底加热是杀灭沙门氏菌的关键。煮鸡蛋时应冷水下锅,水开后继续煮8-10分钟,确保蛋黄完全凝固;煎蛋要煎至两面金黄,蛋黄无流动感;制作蛋糕、蛋挞等烘焙食品时,需将蛋液彻底搅打均匀并经烤箱充分加热。使用食品温度计检测时,鸡蛋中心温度应达到71℃以上并保持至少15秒,这样才能确保杀灭所有可能存在的沙门氏菌。

4. 避免生食:除了溏心蛋,生鸡蛋或半熟鸡蛋制品同样存在风险,包括生鸡蛋拌饭、自制蛋黄酱、凯撒沙拉酱、生滚粥的"窝蛋"等。外出就餐时要谨慎选择含有生蛋液的菜品,家庭制作酱料应使用巴氏杀菌蛋液,切勿直接使用生鸡蛋液调制食物。

5. 餐饮卫生:在外就餐选择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评级较高的餐厅,点餐时主动要求将鸡蛋完全煮熟。自助餐中的生熟食品要分开取用,避免交叉污染;购买即食蛋制品时,注意查看包装上的"巴氏杀菌"标识,确认储存条件符合要求(2-8℃冷藏)。

总结:鸡蛋的营养价值固然可贵,但食品安全永远是健康饮食的前提。对于溏心蛋爱好者而言,改变烹饪习惯虽然需要一定适应期,但相比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这份改变无疑是值得的。通过养成科学的选购、储存和烹饪习惯,我们完全可以将沙门氏菌拒之门外,让鸡蛋真正成为滋养身体的健康食材,而不是威胁健康的"定时炸弹"。记住,食品安全无小事,每一个烹饪细节的把控,都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的负责。

(袁丹雅 驻马店市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