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图文 >> 内容

刘传:妊娠期高血压居家血压监测指南:守护母婴健康的关键一步​

妊娠期高血压是孕期常见并发症,若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引发子痫、胎盘早剥等严重后果,威胁母婴安全。居家血压监测作为孕期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帮助孕妇实时掌握血压变化,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然而,许多孕妇对居家监测的方法、频率和注意事项存在困惑,本文将从监测准备、操作步骤、数据管理和异常应对四个维度,详解妊娠期高血压的居家监测要点。​

一、监测前准备:选对工具,营造合适环境​

居家血压监测的准确性,首先依赖于专业的测量工具和规范的环境准备。建议孕妇选择经过国际标准认证(如 ESH、AHA 认证)的电子血压计,相比传统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操作更简单,且能避免水银泄漏风险。选购时优先选择腕式或上臂式血压计,其中上臂式血压计测量结果更稳定,适合孕期使用,需注意根据上臂周长选择合适尺寸的袖带(袖带气囊宽度应为上臂周长的 40%,长度至少覆盖上臂周长的 80%)。​

测量前需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在嘈杂、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空间内操作。测量前 30 分钟内禁止吸烟、饮用咖啡或浓茶,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进食,需静坐休息 5-10 分钟,使身体处于放松状态。若测量时孕周已超过 20 周,建议选择靠背椅端坐,双脚平放在地面,避免交叉双腿,上臂自然放置在与心脏同一水平高度的桌面或枕头上,确保袖带缠绕位置与心脏平齐,减少测量误差。​

二、正确测量步骤:掌握细节,提升数据准确性​

规范的测量步骤是保证血压数据可靠的核心。首先,将血压计袖带缠绕在上臂,袖带下缘应距离肘窝 2-3 厘米,松紧度以能插入 1-2 根手指为宜,过松或过紧都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差。按下血压计开始键后,保持身体静止,避免说话、移动手臂或身体,眼睛平视前方,保持平稳呼吸。​

测量频率需根据孕期情况调整:孕 20 周前无高血压病史者,可每 2-4 周测量 1 次;孕 20 周后或已确诊妊娠期高血压者,应每天早晚各测量 1 次,每次测量 2-3 遍,间隔 1-2 分钟,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若某天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需额外增加测量次数。需注意,左侧卧位是孕期推荐的休息姿势,但测量血压时需选择坐位,避免卧位测量导致的数据不准确。​

三、数据记录与分析:建立档案,及时发现异常​

建立详细的血压监测档案,能帮助医生更清晰地了解血压变化趋势。建议准备专门的监测记录本,每次测量后记录日期、时间、收缩压(高压)、舒张压(低压)、心率,以及测量时的身体状态(如是否空腹、有无不适症状)和前一天的休息情况、饮食变化等。例如:“10 月 15 日,早 8:30,空腹静坐后,收缩压 135mmHg,舒张压 85mmHg,心率 78 次 / 分,昨晚睡眠良好,无头痛症状”。​

正常孕期血压标准为收缩压<120mmHg 且舒张压<80mmHg,若收缩压在 120-139mmHg 或舒张压在 80-89mmHg,属于正常高值,需加强监测;若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需警惕妊娠期高血压;若收缩压≥16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属于重度高血压,需立即就医。此外,若连续 3 天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范围,或单次血压骤升,即使无明显不适,也需及时联系产科医生,避免延误干预时机。​

四、异常情况处理:科学应对,避免风险升级​

居家监测中若发现血压异常,需保持冷静,科学采取应对措施。当血压轻度升高(收缩压 140-159mmHg、舒张压 90-109mmHg)且无明显不适时,可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缓解:减少盐分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 5 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保证充足休息,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 8 小时,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孕期瑜伽,每次 20-30 分钟,每周 3-4 次,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若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前往医院:收缩压≥16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伴有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胸痛、呼吸困难;出现胎动异常、阴道流血或流水。就医时需携带血压监测记录,便于医生快速了解病情,制定治疗方案。需注意,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购买或调整药物剂量,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妊娠期高血压的居家血压监测,是孕期健康管理的 “第一道防线”。正确的监测方法、细致的数据记录和及时的异常应对,能帮助孕妇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风险。每一次认真的测量,都是对母婴健康的郑重守护,愿每位孕期妈妈都能通过科学监测,平稳度过孕期,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

妊娠期高血压是孕期常见并发症,若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引发子痫、胎盘早剥等严重后果,威胁母婴安全。居家血压监测作为孕期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帮助孕妇实时掌握血压变化,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然而,许多孕妇对居家监测的方法、频率和注意事项存在困惑,本文将从监测准备、操作步骤、数据管理和异常应对四个维度,详解妊娠期高血压的居家监测要点。​

一、监测前准备:选对工具,营造合适环境​

居家血压监测的准确性,首先依赖于专业的测量工具和规范的环境准备。建议孕妇选择经过国际标准认证(如 ESH、AHA 认证)的电子血压计,相比传统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操作更简单,且能避免水银泄漏风险。选购时优先选择腕式或上臂式血压计,其中上臂式血压计测量结果更稳定,适合孕期使用,需注意根据上臂周长选择合适尺寸的袖带(袖带气囊宽度应为上臂周长的 40%,长度至少覆盖上臂周长的 80%)。​

测量前需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在嘈杂、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空间内操作。测量前 30 分钟内禁止吸烟、饮用咖啡或浓茶,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进食,需静坐休息 5-10 分钟,使身体处于放松状态。若测量时孕周已超过 20 周,建议选择靠背椅端坐,双脚平放在地面,避免交叉双腿,上臂自然放置在与心脏同一水平高度的桌面或枕头上,确保袖带缠绕位置与心脏平齐,减少测量误差。​

二、正确测量步骤:掌握细节,提升数据准确性​

规范的测量步骤是保证血压数据可靠的核心。首先,将血压计袖带缠绕在上臂,袖带下缘应距离肘窝 2-3 厘米,松紧度以能插入 1-2 根手指为宜,过松或过紧都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差。按下血压计开始键后,保持身体静止,避免说话、移动手臂或身体,眼睛平视前方,保持平稳呼吸。​

测量频率需根据孕期情况调整:孕 20 周前无高血压病史者,可每 2-4 周测量 1 次;孕 20 周后或已确诊妊娠期高血压者,应每天早晚各测量 1 次,每次测量 2-3 遍,间隔 1-2 分钟,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若某天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需额外增加测量次数。需注意,左侧卧位是孕期推荐的休息姿势,但测量血压时需选择坐位,避免卧位测量导致的数据不准确。​

三、数据记录与分析:建立档案,及时发现异常​

建立详细的血压监测档案,能帮助医生更清晰地了解血压变化趋势。建议准备专门的监测记录本,每次测量后记录日期、时间、收缩压(高压)、舒张压(低压)、心率,以及测量时的身体状态(如是否空腹、有无不适症状)和前一天的休息情况、饮食变化等。例如:“10 月 15 日,早 8:30,空腹静坐后,收缩压 135mmHg,舒张压 85mmHg,心率 78 次 / 分,昨晚睡眠良好,无头痛症状”。​

正常孕期血压标准为收缩压<120mmHg 且舒张压<80mmHg,若收缩压在 120-139mmHg 或舒张压在 80-89mmHg,属于正常高值,需加强监测;若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需警惕妊娠期高血压;若收缩压≥16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属于重度高血压,需立即就医。此外,若连续 3 天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范围,或单次血压骤升,即使无明显不适,也需及时联系产科医生,避免延误干预时机。​

四、异常情况处理:科学应对,避免风险升级​

居家监测中若发现血压异常,需保持冷静,科学采取应对措施。当血压轻度升高(收缩压 140-159mmHg、舒张压 90-109mmHg)且无明显不适时,可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缓解:减少盐分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 5 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保证充足休息,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 8 小时,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孕期瑜伽,每次 20-30 分钟,每周 3-4 次,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若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前往医院:收缩压≥16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伴有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胸痛、呼吸困难;出现胎动异常、阴道流血或流水。就医时需携带血压监测记录,便于医生快速了解病情,制定治疗方案。需注意,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购买或调整药物剂量,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妊娠期高血压的居家血压监测,是孕期健康管理的 “第一道防线”。正确的监测方法、细致的数据记录和及时的异常应对,能帮助孕妇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风险。每一次认真的测量,都是对母婴健康的郑重守护,愿每位孕期妈妈都能通过科学监测,平稳度过孕期,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

(刘传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产科 )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