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图文 >> 内容

程再轩:肺癌≠判决书——一位胸外科医生给你“拆弹”说明书

一、先给肺做个“自我介绍”

肺像两块海绵,却藏着7亿个小气球(肺泡),摊开来能铺满一个网球场。它们24小时倒班,把氧气送进血液,把废气赶出体外。肺癌,就是这群气球里混进了“叛徒细胞”,不停生娃、抢地盘,最后把正常气球挤破。好消息是:只要早发现,我们能把“叛徒”连窝端,海绵还能继续用。

二、肺癌到底怎么来的?——三股烟+两粒尘

1.三股烟:一手烟、二手烟、厨房油烟。每天1包烟,肺里累下相当于1年吸了2斤焦油。

2.两粒尘:PM2.5和氡气(地下花岗岩释放的无味放射性气体)。雾霾天出门不戴口罩,等于给肺做“磨砂面膜”。

3.家族基因:父母得肺癌,子女风险高2倍,但≠命中注定;不抽烟、勤筛查,可把风险再降回去。

一句话:肺癌是“环境+时间”的复利,戒掉最凶的那支烟,你就砍掉一半利息。

三、身体发来的“短信”——别当垃圾信息

早期肺癌90%没感觉,一旦出现“3+2”信号,该挂胸外科号:

3个持续:咳嗽>2周、痰中带血丝、同一部位肺炎反复;

2个变化:声音突然嘶哑、关节指尖变杵(鼓槌指)。

记住:这些信号像快递短信,不理它,它就升级成“强制签收”——晚期。

四、一张“照片”就能救命——低剂量CT

胸片只能看清1元硬币,低剂量CT能发现5毫米“米粒”结节,辐射≈单程北京飞上海。

建议:

①40岁以上+吸烟史≥20包年(每天1包×20年),每年1次;

②不吸烟但直系亲属肺癌史,45岁开始每2年1次;

③发现结节≠挨刀,<6 mm纯磨玻璃=年度复查即可,医生最怕“你怕复查”。

五、手术怎么“拆弹”?——3个钥匙孔+1个3厘米“侧门”

过去“开大刀”30厘米,现在80%肺癌手术可微创:

1.胸腔镜:3个1厘米孔,把摄像头和“电剪刀”伸进去,边放大边看,血管像蚯蚓一样清晰。

2.机器人:4条机械臂540°旋转,在心脏旁“绣花”,出血量常<50毫升,相当于半杯豆浆。

3.楔形/段切/叶切:结节≤2厘米、位置靠边,只切“坏气球”及其片区;再大就切整叶,但肺有五叶,切一叶丢20%功能,日常爬楼照样不带喘。

4.术后疼痛:微创+神经阻滞,很多患者当晚能刷手机,第二天自己走走廊。把“开胸”想成“侧门换块地板”,不是“掀屋顶”。

六、最怕“心理复发”——把五年生存率读成“天气预报”

Ⅰ期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70%—90%,意思:100个病友,5年后90人还能在群里抢红包。

数字只说明“群体”,落到个人就是0或100%,关键在:

①按医嘱复查:术后第1年每3—6个月复查低剂量CT,往后每年1次;

②继续戒烟:术后戒烟,再发风险降50%,比任何靶向药都便宜;

③把胖肚子赶走:BMI>30,肺功能下降快1倍,快走7000步/天,给剩下的肺“做扩招”。

七、防肺癌“4件套”——今天就能用,0元

1.戒烟:停烟20分钟,血压下降;1年,肺癌风险降一半;15年,回到不吸烟水平。

2.戴对口罩:雾霾天选N95,厨房炒辣椒开抽油烟机+戴口罩,3分钟不偷懒。

3.吃彩虹:番茄红、胡萝卜橙、西兰花香,彩虹色蔬果≥500克/天,肺泡更爱“抗氧化”。

4.笑出声:大笑10分钟,肺活量增加20%,还能把支气管里的“灰尘快递”更快运出去。

把4件套贴冰箱,每打钩1项,就是给肺加1格“血条”。

八、写给你的一句话

肺癌不是天降“雷”,而是日积月累的小火苗。今天掐灭手里那支烟、戴上口罩、去做一次低剂量CT,就是把火苗踩熄在冒烟前。

胸外科医生手里有刀,但更希望把刀闲置——因为每一个读懂这篇文章、提前筛查的你,都让“晚期”少了一个席位。

愿下次再听到“肺癌”二字,你想到的是“哦,原来可以早发现、早拆弹”,而不是“没救了”。肺里的7亿个小气球,正等你带它们继续看世界。

(程再轩 信阳市中心医院 心胸外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