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图文 >> 内容

程再轩:探秘食管癌手术:微创时代下的生命保卫战

全球每10例食管癌患者中,就有5.5例来自中国。但值得庆幸的是,早期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现代医学的发展,让这项曾经令人闻之色变的手术,正以更精准、更微创的方式守护患者生命。

作为胸外科医生,我见证了许多患者从确诊时的绝望,到通过科学治疗重获新生的全过程。本文将用通俗语言解析食管癌手术的核心知识,带您揭开这项手术的神秘面纱。


一、食管癌:藏在吞咽困难背后的真相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我国河南林州、河北磁县等太行山区是高发区。当出现以下症状时要警惕:

早期信号​:吞咽粗硬食物时有轻微哽噎感,胸骨后烧灼样疼痛

进展期表现​:持续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从干硬食物→半流质→流质逐步受限

晚期征兆​:体重骤降、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受侵)、饮水呛咳(食管气管瘘)

这些症状常被误认为"咽炎""食管炎",建议40岁以上高危人群(长期吸烟、嗜烫食、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胃镜筛查。

二、手术进化史:从"开胸破肚"到"钥匙孔"微创

1.传统手术方式

经左胸切口​:适用于食管下段癌,切口长约25-30cm

右胸腹联合切口​:处理中上段癌的标准术式,需切断多根肋骨

2.现代微创技术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在胸部/腹部打4-5个1cm小孔完成操作,出血量从传统手术的500ml降至100ml左右

机器人辅助手术​:机械臂可360°旋转,精准分离血管神经,特别适合复杂病例

纵隔镜手术​:经颈部纵隔路径,实现"零切口"切除早期食管癌

3.手术关键步骤

游离食管:分离肿瘤周围组织

淋巴结清扫:清除可能转移的20-30个淋巴结

消化道重建:用胃或结肠替代食管,吻合口位于颈部或胸腔

三、术后康复:三阶段科学管理

1.早期监护(术后1周)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心电监护,警惕心律失常

呼吸道管理​:鼓励咳嗽排痰,雾化吸入预防肺炎

营养支持​:术后第3天通过鼻饲管注入肠内营养液

2.中期恢复(术后2-4周)

饮食过渡​:清流质→半流质→软食,忌暴饮暴食

功能锻炼​:每天3次腹式呼吸训练,预防肺不张

伤口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有无吻合口瘘征兆

3.长期管理(术后3个月起)

定期复查​:每3个月胃镜检查,每年CT评估

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蹲位进食,饭后2小时内勿平卧

心理调适​:加入食管癌康复社群,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

四、预防之道:从餐桌开始的守护

1.饮食禁忌

拒绝65℃以上热饮(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致癌物)

减少腌制食品(亚硝酸盐含量超标)

控制红肉摄入(每周不超过500克)

2.健康习惯

吃饭"三慢原则":慢咀嚼、慢吞咽、慢进食

睡前2小时禁食,减少反流刺激

每年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及时治疗

3.高危人群管理

有Barrett食管病史者,需每2年胃镜检查

食管癌术后患者,建议补充维生素B2和硒元素

家族史人群,40岁起每年做色素内镜筛查

五、医患同心:那些你不知道的医疗进步

快速康复外科(ERAS)​:通过术前营养支持、术中保温、术后早期活动,使住院时间从14天缩短至7天

无痛病房​:多模式镇痛技术让术后疼痛评分控制在3分以下(满分10分)

3D打印技术​:为复杂病例定制个性化食管支架

食管癌并非不治之症,早期发现治愈率极高。作为医生,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通过科普宣传让高危人群重视筛查,通过技术进步让手术创伤越来越小,通过全程管理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记住,当出现吞咽异常时,及时就医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程再轩 信阳市中心医院 心胸外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