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图文 >> 内容

巴雪:心衰急诊中别乱动?省点力气给心脏减负

当突发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夜间无法平卧时,可能是急性心力衰竭(心衰)的警报。此时,患者及家属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影响生死存亡。“保持安静、减少活动”是心衰急救的核心原则,因为任何多余的体力消耗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速病情恶化。本文将结合临床指南与真实案例,解析心衰急诊中的关键自救措施。

一、心衰为何怕“乱动”?心脏的“超负荷危机”

心脏是人体的“泵血工厂”,而急性心衰时,这个工厂因心肌损伤、容量过载或外周阻力增加等原因,突然无法有效泵血。此时,患者若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相当于给已超负荷运转的心脏“加码”,可能引发致命后果:

1.回心血量激增:平躺或站立时,下肢静脉血回流至心脏的速度加快,导致肺循环淤血加重,患者会迅速出现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典型症状。

2.心肌耗氧量飙升:活动时心率加快,心肌需氧量增加,但心衰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心梗。

3.恶性心律失常风险: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致命性心律失常。

真实案例:2024年某医院急诊科接诊一位65岁男性患者,因与家人争吵后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家属未意识到心衰风险,强行搀扶患者下楼就医。途中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心电图显示室颤,经电除颤后才恢复心跳。这一案例警示:心衰发作时,任何非必要的移动都可能成为“压垮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心衰急诊自救四步法:以静制动,为生命争取时间

第一步:立即停止活动,保持绝对安静

-患者:迅速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避免说话、翻身或试图站立。

-家属:停止一切可能引起患者情绪波动的行为(如争吵、催促),禁止强行喂水或食物。

-案例佐证:2025年某三甲医院统计显示,急性心衰患者若能在发作后5分钟内保持安静,其抢救成功率比移动患者高40%。

第二步:开通“生命通道”,改善缺氧状态

-体位调整:将患者上半身抬高30°-45°,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氧疗支持:立即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4-6L分钟。若患者血氧饱和度<90%,需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科学依据:缺氧会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加重肺水肿。高流量吸氧可迅速提升血氧浓度,降低肺动脉压力,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第三步:药物急救,精准减负

-利尿剂:若患者随身携带呋塞米(速尿),可舌下含服20-40mg,促进排尿以减轻心脏前负荷。

-硝酸甘油:怀疑冠心病合并心衰时,可舌下含服0.5mg硝酸甘油,每5分钟重复1次,总剂量不超过1.5mg。

-禁忌警示:

-禁止自行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能诱发低血压。

-避免过量饮水,心衰患者需严格限制液体摄入量(每日<1.5L)。

第四步:紧急呼叫120,传递关键信息

-必须告知的内容:

-患者症状(如呼吸困难、咳粉红色痰)

-既往病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当前体位和已采取的急救措施

-案例教训:2023年某患者家属因未说明患者正在使用利尿剂,导致急救人员重复给药,引发严重低钾血症。

三、心衰患者的长期管理:从“急救”到“预防”的闭环

急性心衰的救治只是第一步,患者需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复发风险:

1.容量管理:

-每日监测体重,若3天内体重增加>2kg,提示液体潴留,需及时调整利尿剂剂量。

-限制钠摄入(<2g天),避免腌制食品、酱油等高钠调料。

2.运动康复:

-急性期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

-避免等长收缩运动(如举重、俯卧撑),可能增加心脏后负荷。

3.心理干预:

-焦虑和抑郁会通过激活交感神经加重心衰,患者可加入支持小组或接受认知行为疗法。

-家属需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过度担忧,营造平和的家庭氛围。

4.定期随访:

-每1-3个月复查BNP(脑钠肽)、心脏超声等指标,评估心功能变化。

-调整药物剂量时,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和电解质(尤其是血钾)。

四、特殊人群的急救要点:老人、孕妇、儿童

1.老年患者:

-常合并肾功能不全,利尿剂需从小剂量开始(如呋塞米10mg静脉注射)。

-警惕“沉默型心衰”,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乏力、食欲下降,易被误诊为胃炎。

2.妊娠期女性:

-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能致胎儿畸形。

-优先选择硫酸镁解痉、呋塞米利尿等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3.儿童患者: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心衰的常见病因,急救时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呛咳。

-药物剂量需按体重精确计算(如地高辛0.02-0.03mgkg天)。

结语:心衰急救,静就是动,慢就是快

在心衰的生死时速中,“保持安静”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用最科学的方式为心脏减负。患者及家属需牢记:任何急救措施都无法替代专业医疗,但正确的自救能显著提高生存率。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心衰患者可实现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升,甚至重返工作岗位。让我们以理性与冷静,为心脏争取每一秒的生机。

(巴雪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