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图文 >> 内容

赵润博:眼皮总耷拉着抬不起,是没睡醒还是上睑下垂在捣乱

一、先说说:“耷拉眼皮”和“没睡醒”,感觉不一样

早上起来眼皮抬不动,很多人会说“没睡够”,但洗把脸、活动半小时,眼皮就能自然抬起;可如果是上睑下垂,不管睡得多香,眼皮都像挂了铅块,怎么使劲也抬不到正常位置,甚至遮住大半个黑眼球,这就不是“没睡醒”,而是眼睛的“肌肉或神经出了问题”。

上睑下垂是眼科常见问题,从刚出生的宝宝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可能遇到。它不是“小毛病”——轻则影响颜值(眼睛一大一小),重则遮挡视线(尤其是孩子,可能导致弱视),得早点分清“是没睡醒还是真生病”。

二、先自测:三个小动作,快速区分“没睡醒”和上睑下垂

想知道眼皮耷拉是不是上睑下垂,在家就能做三个简单测试,比“感觉”靠谱多了:

1.看黑眼球暴露度:正常能露2/3以上

对着镜子平视前方,正常情况下,上眼皮边缘应该在黑眼球(角膜)上缘下方1-2毫米,露出的黑眼球占整个黑眼球的2/3以上。如果上眼皮边缘遮住黑眼球超过1/2(甚至遮住瞳孔中心),不管怎么使劲抬眉、瞪眼,暴露度都不够,可能是上睑下垂。

比如有个孩子总被说“眼睛没睁开”,家长以为是“没精神”,其实是上睑下垂,黑眼球只露出1/3,难怪看起来总是眯着眼。

2.抬眼皮时,额头会不会“使劲”

没睡醒的人抬眼皮,轻轻一下就睁开;上睑下垂的人抬眼皮时,会不自觉地“抬眉毛”“皱额头”(靠额头肌肉帮忙拉眼皮),时间长了,额头会出现深深的抬头纹。

这就像用手提重物,胳膊没劲的人会使劲踮脚、用腰发力,上睑下垂的人抬眼皮,也得“借额头的力”,一看额头全是褶子,大概率是上睑下垂。

3.闭眼再睁眼,看速度和高度

正常闭眼后再睁眼,眼皮能快速抬起,两侧高度基本对称;上睑下垂的人睁眼慢,而且两侧眼皮高度明显不一样(比如左眼能抬到正常位置,右眼只抬到一半),甚至一只眼睛完全抬不动。

如果两只眼睛同时耷拉,还要注意:是不是早晨轻、下午重(可能是重症肌无力引起的上睑下垂,一种神经肌肉疾病),这种情况更要及时就医。

三、上睑下垂分“先天”和“后天”,原因大不同

上睑下垂不是“一种病”,而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症状”,最主要分先天和后天两种,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1.先天性上睑下垂:生下来就有,多是“肌肉发育差”

约70%的上睑下垂是先天性的,宝宝出生时就有(可能单眼,也可能双眼),主要是抬眼皮的肌肉(提上睑肌)没发育好——正常提上睑肌像“有弹性的橡皮筋”,能轻松拉动眼皮;先天性上睑下垂的肌肉像“没弹性的旧橡皮筋”,拉不动或拉不动多少。

这种下垂不会自己好转,而且孩子为了看清东西,会养成“仰头看”“皱眉看”的习惯(比如看黑板时使劲抬头),时间长了可能导致歪脖子(代偿头位),甚至弱视(因为眼皮遮挡视线,视网膜得不到足够光线刺激)。

2.后天性上睑下垂:突然出现,多是“神经或肌肉受伤”

后天性上睑下垂多是“突然发生”(比如昨天还好好的,今天一觉醒来眼皮耷拉了),常见原因有三个:

-动眼神经麻痹:比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可能损伤动眼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的神经),导致眼皮突然抬不起来,还可能伴随眼球转动受限(看东西重影)。

-重症肌无力:一种自身免疫病,肌肉“易疲劳”,早上起床时眼皮还能抬起,到下午或傍晚就耷拉得越来越厉害,休息后会稍微好转,这是它的典型特点。

-外伤:比如眼皮被撞了、割伤了,损伤提上睑肌或神经,导致眼皮抬不起来,这种多有明确的受伤史。

有个中年男性突然发现左眼皮抬不起来,以为是“没睡好”,结果3天后出现看东西重影,检查发现是动眼神经麻痹,及时治疗后才恢复。

四、孩子的上睑下垂:别等“长大再说”,可能耽误视力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眼皮耷拉,长大就好了”,这是大错特错——孩子在3-6岁是视力发育关键期,如果上睑下垂遮挡瞳孔(黑眼球中心的小孔),光线进不去,视网膜得不到刺激,会导致“形觉剥夺性弱视”(眼睛结构正常,但视力发育不起来,戴眼镜也看不清)。

比如一个4岁孩子,右眼上睑下垂遮挡瞳孔,家长没重视,等到6岁时才手术,虽然眼皮抬起来了,但右眼视力只有0.1,再训练也很难恢复到正常,因为“视力发育的窗口期”已经过了。

所以孩子的上睑下垂,只要遮挡瞳孔,建议3岁前手术(越早越好);如果没遮挡瞳孔(只是影响外观),可以观察到5-6岁,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手术。

五、治疗方法:轻度可观察,中重度靠手术“提眼皮”

上睑下垂的治疗,不是“滴眼药水”“吃药”能解决的,轻度的可以观察,中重度(影响视力或外观)主要靠手术,手术原理很简单:“帮眼皮找到合适的支撑力”。

1.常用的两种手术:“提上睑肌缩短术”和“额肌瓣悬吊术”

-提上睑肌缩短术:适合提上睑肌还有部分力量的人(比如能抬起一点眼皮),手术把原本松弛的提上睑肌“剪短一点”“收紧一点”,让它恢复拉力,就像把松垮的橡皮筋剪短,重新绷紧。

-额肌瓣悬吊术:适合提上睑肌完全没力量的人(比如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手术把额头的肌肉(额肌)拉下来一点,和上睑皮肤连接,以后抬眼皮就靠额头肌肉发力(和自己抬眉的原理一样,但更自然)。

这两种手术都是微创手术,切口在眼皮褶皱里,恢复后几乎看不到疤痕,不用担心留疤影响美观。

2.手术效果:不仅抬眼皮,还能改善“抬头纹”

手术成功后,眼皮能抬到正常位置,黑眼球充分暴露,看起来“眼睛变大了”;更重要的是,不用再靠抬眉、皱额头帮忙,额头的抬头纹会慢慢变浅,整个人显得更精神。

有个年轻女孩因为上睑下垂,额头全是抬头纹,总被说“显老”,手术后不仅眼睛变大,抬头纹也淡了,朋友都说“像换了个人”。

六、这些情况别误诊:容易和上睑下垂“撞脸”的问题

有些问题看起来像上睑下垂,其实不是,别白担心:

1.内眦赘皮:亚洲人常见,内眼角有多余皮肤(像蒙古褶),遮挡内眼角的眼皮,看起来像“眼皮耷拉”,但黑眼球暴露度正常,抬眼时额头不使劲,这种不用手术,觉得影响美观可以做开眼角手术。

2.眼睑水肿:哭完、过敏、睡前喝水多,眼皮会肿得耷拉下来,但肿消了就恢复正常,和上睑下垂的“持续耷拉”不一样。

3.假性上睑下垂:比如一只眼睛近视度数太高(眼球变小),看起来比另一只眼小,其实不是眼皮的问题,配眼镜后就会改善。

总结:眼皮耷拉别大意,分清“没睡醒”和真生病

上睑下垂的“眼皮耷拉”和“没睡醒”的区别,在于“能否靠自己力量抬起”“是否遮挡视线”“是否需要借额头的力”。它不是“小毛病”,尤其是孩子,可能影响视力发育,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如果自测后怀疑上睑下垂,挂眼科号让医生看看,轻度的观察,中重度的手术,大多数人都能恢复正常的眼皮功能和外观,不用被“耷拉的眼皮”影响生活。

(赵润博 许昌市中心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