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多阵雨 中后期湿热感强
立秋后,我市已迎来多场降雨,空气中有了丝丝凉意,但暑热一时难消,特别是夜晚,气温一直降不下来,不借助空调的力量,睡觉难免“辗转反侧”。尽管已立秋10多天,但距离气象意义上的秋天还有一段距离。
根据市气象台的预报,新的一周,我市天气将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多阵雨天气;二是本周中后期高温、准高温再度来袭,加上雨水的“捣乱”,湿热感强烈。因此,我们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本周的降雨“花样繁多”,8月19日有小雨,20日到22日有阵雨,24日到25日有小雨,局部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一般来说,午后到前半夜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概率较大。为避免“出其不意”被淋,建议市民外出时随身携带雨具。降雨频繁,在本周前期,市民早上会感到一些凉意。
不过,到了本周中后期,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多日不出现在天气预报里的高温或将“高调归来”。尽管22日处暑节气到来、24日出伏,但目前看来,暑热不会轻易消退。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显然是副热带高压,其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今年的副热带高压在前期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受西风槽的影响,其范围和强度多次发生变化。对我市来说,前一时期的高温基本解除,如今却又卷土重来。
那么,本周的炎热天气算不算秋老虎?根据气象学上的定义,还是毫无疑问的。秋老虎是指立秋以后仍然十分炎热的天气。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
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本周四(8月22日),我们将迎来处暑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4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2个节气。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国平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即去也,终止之意。处暑时节,正如白居易在《早秋曲江感怀》中所言,“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随着暑热消散,气温逐渐下降,逐渐向秋高气爽过渡。
市气象专家表示,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到了处暑,气温进入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对于节令的这种变化,古人留下了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
市中医专家娄琪说,许多人在处暑节气过后,一改盛夏胃口差的特点,食欲突然大增,在饮食上无所顾忌,这种做法不利于身体健康。因为经过一个夏季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上忌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及不好消化的食物。这个时节依旧湿热,适合吃健脾祛湿养胃的粗粮,如赤豆、薏仁米、莲子等。
处暑后燥气当令,极易出现干咳、皮肤和口鼻干燥、大便干结等症状,即所谓的“秋燥”。所以此时节在饮食上要尤为注意喝水,同时可以多吃多汁的蔬菜与水果,如西红柿、秋梨、葡萄等以及一些润燥食物。(全媒体记者:张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