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引领 逐梦前行
开封好人
任朝国:“火焰蓝”时刻当先锋
“先后处置灭火救援2600余次,抢救财产价值上千万元,营救被困人员上千人……”市消防救援支队五一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任朝国用铁血担当,将人民群众牢牢守在身后。
“火焰蓝”时刻当先锋。任朝国始终注重锻造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组建消防站火焰蓝先锋队,参与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累计开展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动80余次、疫情防控消杀600余次、无偿献血5次、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6次、帮扶慰问儿童福利院和辖区养老院19次,不断激发队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2年4月6日10时,他接到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调度:开封市金鹏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火灾。情况危急,任朝国第一时间带领五一路消防站5辆消防车、20名消防指战员赶赴现场。由于现场黑色浓烟聚集、严重阻挡视线,无法确定生产装置是否破损、内部是否有危险化学品泄漏。
任朝国立即与首战中队指挥员联系了解现场情况,并第一时间通知厂区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提供技术支持。现场火光冲天,热浪翻涌,情况十分危急,关键时刻,任朝国冒着近700度的高温炙烤和随时爆炸的危险,“七进七出”深入核心罐区完成水炮架设、关阀断料等重大关键任务。经全体参战人员奋勇作战,11时许现场火势基本扑灭,成功保护财产价值200余万元。
2022年10月22日16时许,任朝国在队站门口进行拉伸训练时,发现地下道人行横道一辆电动三轮车货物掉落,立即呼喊当事人。由于路口嘈杂,当事人未听到呼喊声。任朝国立即安排岗哨迅速过去拿取掉落货物。他取到货物后,发现有联系电话,便第一时间联系到失主,将货物归还失主。失主为开封昌升国际商贸城业主,为表感谢,失主送上印有“拾金不昧火焰蓝 忠诚卫士保平安”字样的锦旗。
“‘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是我们的使命,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当先锋、打头阵,我们义不容辞,必须冲上去!”任朝国说。
李冉:爱岗敬业 勇担重任
作为一线教师,她爱岗敬业,勇担重任。她在照顾患病的父亲和女儿之余,仍精心研课磨课,坚决不耽误学生一节课。
她是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教师李冉。
李冉的女儿3岁时被查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不能剧烈活动,经常发烧感冒,每一次生病住院对她来说都是一次闯关。李冉的父亲患有脑出血及脑梗,曾3次入院抢救。在这样一个家中,李冉既要细心照顾女儿、精心照顾父亲,又要抓住细微时间进行备课。对于自己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她半点不敢懈怠。
女儿生病住院期间,李冉除了在医院陪护外,还经常在医院、家庭、学校间穿行。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到校上课,坚决不耽误学生一节课。由于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她患上了颈椎病和肾结石,每天站在讲台上都疼痛难忍。但是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求知的小脸,她坚持上完每一堂课。
不论寒暑,她总是第一个到达班级,夏天提前为同学们打开空调,冬天提前为同学们打开饮水机,让学生们进班之后有空调吹、有热水喝,能够静下心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感受校园的温暖。每当课下有学生来问问题,她总是耐心地为学生解答,她始终认为爱提问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疑问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动力,所以不论学生有多少问题,她总是面带微笑,不厌其烦,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与尊敬。
作为班主任,她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状况,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班里有学生父母离异,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功课一落千丈,她经常跟孩子以朋友的身份谈心聊天,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利用下班时间和孩子家属沟通谈心,在较短时间内帮助孩子成长,适应家庭变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来。下班后家访也是常态,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及生活环境的变化。
每天7时迎着朝阳到校,晚上离开学校时身披星光,李冉十年如一日践行着人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李国兰:平凡举动温暖人心
2023年12月,李国兰进入开封京环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开启了环卫生涯。工作中,她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环卫行业的特殊性,她负责的路段又在景区,平时工作比较忙,每天不到5时就会开始一天的保洁工作,从未喊过累。对于不能回家跟家人团聚,她不抱怨;对于节日期间工作量增加几倍,她不抱怨;对于班长安排她假日期间上双班,她也不抱怨。
今年2月15日15时许,李国兰在万岁山武侠城南门路东约20米处工作时,发现一个共享单车上有一个黑色的手提包。因游客较多,她守在车旁等了一会儿,见无人来取,便打开包拿出手机,希望能联系到失主。
直到19时左右,李国兰才等到前来找包的游客。经过核实,她确认了失主,并将包归还失主。
失主张女士是四川人,春节假期和朋友来开封游玩,由于人流量大,选择骑共享单车出行。她停车后疏忽大意,将手提包遗失在共享单车上,包里有一部苹果手机、两张身份证、500元现金等。她根据记忆来到停车的地方寻找,没有想到拾金不昧的李国兰还在附近等着,包里的物品一样都不少。她被李国兰拾金不昧的善举深深感动,连声称赞。
当失主拿出300元现金表示感谢时,李国兰坚决不收。她笑着说:“别人丢了东西,肯定很着急,我捡到东西,本就该物归原主,不是自己的东西用着不踏实。”质朴的语言折射出高尚的品格。
举手之劳,温暖人心,平凡善举,彰显文明,李国兰是广大保洁人员中的普通一员,她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史纪华:精心经营温暖小家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再苦再累,总是把眼泪留给自己,把笑容带给家人。”通许县咸平街道滨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史纪华始终相信:只有不求回报地付出,才能收获更多惊喜。
11年前,她的丈夫因为车祸逝世,留下她和年幼的孩子。她没有消沉,而是振作起来,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并把公公、婆婆接到家里来住,安抚整天以泪洗面的两位老人。
她深知两位老人和孩子都需要她,强忍悲痛把眼泪往肚子里咽,一边安慰公公婆婆,一边四处奔波办理丈夫的身后事,用爱来照顾安慰公公婆婆。丈夫是家里独子,在他去世后第二年,婆婆因为受不了打击,落下半身不遂病根,给家庭又增添了困难。为方便照顾婆婆,她改造了家里的环境,安装了扶手和护臂。
丈夫去世第三年,公公得了胃癌,她主动与医生沟通,了解治疗方案,为公公做了很多的饮食方案和照顾工作,帮助公公度过了最痛苦的时光。在整个过程中,她保持着乐观的态度,鼓励公公克服病痛,并给他许多精神上的支持。
精心经营温暖小家。如今,在史纪华的精心照料下,两位老人身体恢复健康。两位老人的担忧又来了,就是担心史纪华有一天会再嫁,丢下他们不管。
史纪华明白老人的心思,总是安慰婆婆说:“妈您放心,以后,无论我在哪里,绝不会不管您和爸的。”
几年来,虽然有很多亲戚、朋友都劝她要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却都被她委婉拒绝了。时间长了,两位老人看到她的真诚与孝顺,也慢慢想开了。
现在,孩子也长大了,懂事、孝顺,公公婆婆身体恢复得也不错。史纪华说,她的幸福很简单:回到家门口喊声“妈”,那边有婆婆答应一声“哎”!
乡村光荣榜
周康:移风易俗践行者
在龙亭区北郊乡东官庄村,周康是有名的“热心肠”,带头入户宣传移风易俗,是基层新风尚的宣传者、倡导者、践行者。
2021年5月,村内一位老人去世后,周康主动找到主事人,宣传移风易俗相关规定、劝导丧事简办,并协助办理丧事。
周康始终致力于推进移风易俗,遏制陈规陋习,力促东官庄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发现“大操大办”等苗头,及时深入事主家做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让村民养成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自觉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把婚丧嫁娶操办得省时、省心、省力、省钱,把群众的精力和财力凝聚到本村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上。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2020年,周康的爷爷逝世时,他的父亲、兄妹想到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准备把葬礼办得隆重一点,周康仍坚持丧事简办。刚开始时,他的想法遭到父亲、兄弟及其他亲戚的反对,周康耐心地劝说:“老人在世时好好孝顺比啥都强,逝世了就要从简办理。带头践行移风易俗,带头执行村规民约及婚嫁娶庆公约。”最终,他说服了家人,以简办的方式送走了爷爷。
模范先锋,先行先试,走在前列,让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在周康的带领下,该村成立了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开展星级文明户、优秀村民、优秀党员等先进评选活动。通过典型榜样的引导带动,村民的观念逐步转变,文明健康意识逐步提升,移风易俗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率达到100%。(全媒体记者:刘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