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榜样力量 弘扬文明新风

      【开封好人】

      在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记开封好人李冬雨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作风优良、敢于担当;作为一名城管队员,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最需要的地方奉献。他是顺河回族区城管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李冬雨。

      7月8日,开封暴雨天气中,李冬雨在一线指挥调度,带领队员们查隐患、排积水、保民生,再次打赢了防汛硬仗,交出了无愧于使命的答卷。

      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在2021年的特大暴雨中,他带领全体队员,坚守一线,排除险情,充分发挥了一名退役军人不怕吃苦、冲锋在前的优良作风,带领的城管队伍被群众和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宋门铁军”。

      2022年7月21日3时,正在值守的李冬雨接到社区求助,因持续的大雨加上老旧小区改造尚未完工,宋门关中街部分群众家里出现雨水倒灌情况,因被困者大部分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再加上房屋年代较久,随时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他迅速带领执法队员赶赴现场,挨家挨户敲门,叫醒熟睡群众,并把走不动的老人一一背出去。

      大雨一直在下,他几次被陷进淤泥又爬出来,历时1个多小时,紧急转移20多名受灾群众。直到确认最后一名群众安全转移,他才如释重负。转移完受灾群众,来不及休息,他又走上街头排查辖区积水情况,保障辖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开封好人李冬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重要时刻顶得上去,用行动展现了城管先锋的奉献精神,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


      孝老爱亲好儿媳——记开封好人金锟

      “父母辛苦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大家都会变老,孝顺不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我们这样做是为后辈做个榜样,这样儿女们才能孝敬我们。”孝老爱亲开封好人金锟,家住在兴隆苑小区,多年如一日操劳家务,照顾身患重病的公公,无怨无悔。

      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金锟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的公公马德明今年已70多岁,身患肾漏蛋白病,瘫痪在床,多年以来一直依靠每周3次的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生活无法自理,每餐至少需要1个小时,全靠金锟及婆婆喂饭。

      由于丈夫工作繁忙、婆婆年事已高,照顾公公的重担就压在金锟的肩上。在公公生病住院期间她全程陪护,用自己弱小的肩膀背公公上下楼,哪怕是外出工作回来再晚、再累,也要坚持照顾好老人,提醒公公加衣吃药,从没有半点抱怨。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传承了其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她用宽大的胸怀,给了家人春天般的温暖。


      【乡村光荣榜】

      张雪文:永葆为民赤诚之心

      虽然年龄小,但她敢担当,无论是党建工作还是其他工作,都干得有声有色。她精抓实干,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在为民服务中永远带着一颗赤诚之心。

      她叫张雪文,在顺河回族区东郊乡政府工作,是基层优秀宣传工作者。

      力求完美,尽心做事。在党建工作中,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她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桌边放满厚厚的党建材料,电脑正在编写的文本,来去匆匆的脚步,是她工作的日常。干练专注、将工作做到极致是同事对她的评价。

      精抓实干,密切联系群众。在包村工作中,她善于向优秀榜样学习,学习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更好地与群众沟通。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了解群众的需求并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她走访了解包村党员群众,为生活困难的群众排忧解难,结合社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党员群众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为抓好村子产业发展,她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群众致富出谋划策,及时配合社区搞好各种技术培训,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发展特色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平凡之中显精彩,执着之中见实效。她始终保持一股“勤奋努力,冲锋在前”的劲头,求真务实,为民服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董新建:用涓涓细流浇灌文明之花

      “助人者自助!”自参与公益活动以来,董新建深受这句话的启发。在还没接触志愿服务时,他认为做志愿者就一定要做大事,随着善行越来越多,他明白想做大事就是要先把身边的小事做好。

      志愿服务好标兵董新建常说:“生活中,我们都是平凡人。但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虽然平凡但不平庸,因为有梦想、有快乐、有追求。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人生百态,增长了人生阅历。这其实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鞭策着自己努力做到更好,因为还有许多人需要关爱和帮助。”

      自2015年开始,董新建走上公益之路,创办兰考电台爱心车友会志愿者团队,他的身影活跃在爱心送考、扶危助困、孝老爱亲、关爱留守儿童、定点帮扶等活动中。他累计捐款捐物15万余元,用涓涓细流浇灌文明之花。

      “再多的话也是一瞬间的智慧和激情,行动才是最重要的。”董新建表示,他会继续追寻着志愿者的梦想与快乐,带动周围的朋友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融入到为社会服务中去。


      【市文明家庭】

      家风淳朴 以德治家——记市文明家庭谢美琴家庭

      “家风淳朴、崇尚文明、用心进取、相敬相爱。”这些是市文明家庭谢美琴家庭的标签,虽然过得平凡,但幸福美满。

      好的家风是家庭幸福的基石。谢美琴夫妻二人经营一家粮油蔬菜店,坚持诚信经营,街坊邻居有口皆碑。虽然他们家庭条件一般,但是以诚信做人为座右铭,教育儿子待人要真诚。其儿子在部队从军两年,爱岗敬业,先后荣获四有优秀士兵、集体三等功,不负教导与期盼。

      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谢美琴和爱人在农村长大,共同奋斗,为了幸福生活而奔波,奠定了恩爱基础。生活中,他们相互照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结婚20年来几乎没有因为什么事情红过脸,当意见不统一时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

      谢美琴家庭生活追求淡泊,精打细算。他们经常教育儿子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儿子,为儿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十分尊敬老人,不仅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家中大小事也征询他们意见,因而家里老人乐观开朗。

      谢美琴家庭家风淳朴,以德治家,谱写出一曲文明、健康的动人乐章,为文明家庭树起了一个标杆。(全媒体记者:刘延超)

责编:贾文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