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特色产业展现澎湃活力

      金秋十月的古城大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铿锵有力;

      奋发有为的老区杞县,奋进新时代的建设热潮遍布沃野。

      迎着微凉的秋风,感受着丰收的喜悦,10月12日,“开封高质量发展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报道组走进杞县这片发展的沃土,于高大宽敞的工厂车间内,了解企业发展之要,看产业发展结下的累累硕果,聆听动人的发展故事,感受这片热土澎湃的发展活力。


      依托产业集群优势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铝”程

      走进位于杞县铝型材产业园区的熙朝实业有限公司厂区内,记者就看到运输车将摆放在道路两边的一排排铝锭运送到加工车间。站在占地2万余平方米的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响彻耳旁。统一着装的工人正细心地对铝型材进行质量检测,随后,一根根6米左右长的铝型材被挂上机器,进入下一道工序。

      据悉,在该园区加工的铝型材产品,将广泛用于高铁、医疗器械以及装饰、建筑等领域。而该企业一个月的铝型材产品销量就达2000吨以上。

      市政协委员、熙朝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守凯告诉记者,就在采访组来的前一天,他们与来自挪威的客户签了订单,而这个一期200吨的瓷泳订单,是他们双方经过几个月对接努力的结果。通过马守凯的介绍,记者了解到,目前他们的产品已经出口到欧美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作为一名经济界别的政协委员,我将继续把聚焦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履职重点,把关注民生、助力发展作为工作要求,利用自身优势和影响,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推动开封制造立市战略更好落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马守凯说。

      近年来,杞县依托有10万人常年在郑州、西宁、石家庄等地从事铝材加工产业的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各地的铝业资源纷纷向杞县集聚。现在,铝型材产业已成为杞县主导产业之一。杞县规划建设占地6000亩的铝型材园区,建成18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园区内现有门窗型材、建筑铝模板、装饰型材、家具型材、家居整板和工业型材等系列加工企业,以及粉末厂、玻璃厂、门窗胶条厂、五金制品厂、胶厂等配套企业。该县共有铝制品及链条企业30余家,拥有国内先进的铝型材挤压生产线、全自动立式静电粉末喷涂线、卧式自动化晶泳氟碳喷漆线和木纹热转印生产线,年总加工能力达70万吨、年总产值180亿元,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铝型材加工基地。

      围绕铝型材加工产业,杞县按照发展规划,制定精细“招商图谱”,明确重点区域、目标企业、责任领导和推进措施,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开展精准招商,积极对接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争取在2025年引进铝型材上下游相关企业超60家,产业链条涵盖铝型材加工及门窗生产、家具设计及制造、玻璃塑胶、专业物流、专业市场及电商平台等多个领域,产业总产值超500亿元,形成综合实力强、产品质量优、配套体系全、市场份额大的铝业集群发展格局。


      一颗小蒜头 一头连着经济 一头连着民生

      在金杞大地,大蒜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杞县的主导产业之一,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成为杞县的骄傲,与百万杞县人民血脉相连;大蒜产业使数十万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围绕大蒜深加工,一批批企业快速发展;餐饮、物流、住宿等围绕大蒜经济的消费产业近十年实现了蓬勃发展;大蒜产业的发展带动,让杞县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华丽转身。

      从2013年公司成立至今,杞县潘安食品有限公司在杞县已整整10年。这个位于杞县产业集聚区经五路中段,依托种植、采收、存储、冷藏、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大蒜深加工龙头企业,在见证杞县大蒜产业10年发展的同时,也同大蒜产业共同成长。

      记者跟随杞县政协委员、潘安食品有限公司销售部部长程传龙的脚步,走进该公司的黑蒜生产车间,看到发酵箱的各种工作指示灯一切正常,旁边的车间内还摆满了正在自然发酵的黑蒜。作为大蒜深加工产品之一的黑蒜,近年来市场行情一直不错。

      如今,总投资3.5亿元,一期占地83亩的潘安食品有限公司已成为河南省大蒜行业领军品牌,年加工大蒜30000吨、成品蒜片9000吨、蒜粉3000吨、黑蒜700吨,冷藏能力35000吨。

      该公司还是中国农业大学杞县教授工作站、开封市和河南省大蒜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封市大蒜加工制品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

      近年来,杞县县委、县政府着眼未来,决心通过“区域化布局、模式化栽培、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持续提升大蒜品质,推动杞县大蒜实现规模化发展。

      要提高大蒜附加值,必须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企业参与研发的积极性。杞县已有以潘安食品为龙头的80多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40万吨。如今,所产的蒜片、蒜米、蒜泥、蒜粉、黑蒜、腌制蒜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

      如今,杞县正立足当地资源优势,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突破“原字号”“食字号”,向“健字号”“药字号”“妆字号”产品进军,做足做透农产品精深加工这篇大文章。


      品牌化打造 做深做透“杞县制造”大文章

      通过电子屏幕,就可以对18个分散于杞县各乡镇猪场进行无死角实时监控。在杞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的大厅内,记者聆听着市政协委员,杞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冷伟对于猪场养殖情况的介绍。

      这个总投资26亿元,建设有18个养殖场、饲料厂及无害化处理厂的项目,年出栏生猪100多万头,打造了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生猪养殖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不仅带动了该县3000多名养殖相关从业人员实现就业。同时,该公司勇担社会责任,在今年夏收时,积极开展小麦收储工作,做到应收尽收,最大限度降低农民损失、保障农民利益。

      在这个金秋收获的时节,在杞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大门前,载满玉米的货车排起长龙。该公司全力以赴收购粮食用于饲料加工,用较好的价格给杞县群众带了种粮的保障。

      杞县目前已培育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四个产业集群。其中,农副产品加工集群现有规上企业21家,上半年完成产值13.2亿元;纺织服装集群现有规上企业31家,上半年完成产值11.4亿元;装备制造集群现有规上企业3家,上半年完成产值1.2亿元;新材料集群现有规上企业20家,上半年完成产值18.6亿元。铝型材规上企业17家,上半年完成产值11.9亿元,同比增长25.2%。

      “杞县政协将继续发挥建言资政的职能作用,不断优化我县营商环境,围绕龙头企业晋位升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等‘十项行动’目标任务,奋力开创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局面,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杞县政协主席王星海表示。(全媒体记者:游银华,汪少冲)

2.JPG

      扫码看视频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