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出伏 本周湿热渐去 未来清凉可期

      随着连续降雨,我市最高气温有所下降,昨日(8月20日)市区最高温只有30℃左右。“下了雨也没觉得多凉快,在家还得开空调,一出门就是一身汗。”市民闫女士说。据了解,下雨时,我市某个时段的最大相对湿度达80%。此时,平均风力较小,汗水挥发得慢,所以体感温度比较高。

      今年长达40天的三伏天昨日正式结束,未来清凉可期。新的一周,根据市气象台的预报,我市降雨频繁,气温虽然较前期有所下降,但由于空气湿度大,体感依然湿热,因此大家要避免午后时段的户外活动,湿热环境中作业一定要注意防暑。另外,下雨天道路会比较湿滑,大家出行时要谨慎驾驶,注意交通安全。

      不过,本周天气也有好消息,周日将会迎来较强冷空气,届时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会有不小幅度的下降,我们将迎来久违的凉爽,夜间也不需要开空调助眠。

      本周三(8月23日),我们将迎来处暑节气。该节气一过,我市很难再出现高温天,秋意越来越浓。回顾这个夏天,让人印象深刻的恐怕皆与“热”有关:屡屡打破的气温纪录、格外难熬的三伏天、连续发布的高温预警信号……根据市气象局的统计,今年入夏以来,全市平均高温日数为42.8天,创下自1958年有记录以来的新高,较常年增加28.6天,同比增加6.6天。市区与各县区的高温日数也分别刷新了历史高温日数纪录。

      持续高温日数方面,今年全市持续高温日数最长为6天,位居自1958年有记录以来的第三。自1958年以来,持续高温日数最长为13天,出现在1966年和2018年;次长持续高温日数为12天,出现在2021年。极端最高气温方面,今年市区极端最高气温为40℃、兰考为40.3℃。

      市气象专家表示,总体来看,今年我市高温日数虽然增多,且高温时段集中,但极端性并不强。


      处暑:四时俱可喜 最好新秋时

      本周三,我们将迎来处暑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4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虽然天气依然炎热,但是处暑到了,凉爽就不远了。炎热渐行渐远,凉爽金秋即将开启。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国平说,《说文解字》将“处”解释为“止也”;至于“暑”,则是“极热”的意思。所以,“处暑 ”的意思是暑气将退、暑热将止,是气温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处暑分“三候”,每一候为5天。“一候”鹰乃祭鸟。老鹰感知到秋的气息,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二候”天地始肃。天地万物逐渐凋零,金黄的落叶随风飘舞。“三候”禾乃登。“禾”指黍、稻、粱类农作物,“登”即“成熟”。五谷丰登时,美不胜收,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处暑之后,新秋之时,仰望高远的天空,观赏恬淡的白云,聆听清新的秋雨,凝视动情的碧水,一切都变得开阔了。所以,陆游有诗云:“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我市中医专家娄琪认为,处暑时节,秋燥渐显,宜多吃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海带、芹菜、菠菜等,多吃梨、冰糖、鸭肉等滋阴润燥食物,少吃或不吃辛辣煎炸食物,以免加重秋燥。处暑后也是胃肠疾病的高发期,饮食应保持清淡,少吃油腻的肉食,多吃新鲜果蔬,特别是西红柿、茄子、土豆、葡萄、梨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睡眠是处暑时节养生的关键,因为人体内的阳气会随着自然界中的阳气收敛而有所下降,要想达到阴阳平衡,就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比平时多睡一个小时。对于老年人来说,可以困了就睡,睡不着就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秋乏。(全媒体记者:张仲鹏)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