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热有所缓解 周中暂享清凉
最近我市天气“水深”又“火热”,大家最大的感受是一天到晚身上都是黏的,特别不舒服。“气温虽然不高,但总有种蒸桑拿的感觉。”市民黄先生说,上周最大的感受是:早上出门“洗个澡”,中午吃饭“洗个澡”,晚上回家路上“洗个澡”。究其原因,是因为天气闷热,身上总是湿的,所以用“洗澡”调侃。
“雨后天气本应凉爽,但由于空气湿度相对较大,所以体感闷热。”市气象专家说,空气湿度大是造成蒸桑拿般体感的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降雨的时候空气湿度较大,为70%~90%,大家会感到阵阵清凉,但雨一停,闷热感就会席卷而来,尤其在室内,闷热感更强。
进入新的一周,这种闷热感还会持续两天,市民在注意防暑降温的同时,还要注意预防“空调病”。周一到周三,我市将出现短时阵雨或分散性阵雨,且常常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周三、周四,在冷空气和雨水的加持下,最高气温有所下降,最低气温也将下调,市民将暂享难得的清凉,体感比较舒适。周六、周日,我市有阵雨、雷阵雨,局部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市民要注意防范。
天气多变,市民要关注最新的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风险提示,及时准确做好防范。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本周二,我们将迎来立秋节气,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结束,此时仍处于三伏天,短时间内暑热不会退去,阳光依旧灿烂,高温天气如常。
立秋: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惊秋
明日(8月8日)立秋,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二十四节气下半程开启。立秋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分别趋于减少和下降;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生长趋于成熟丰收。
市气象专家说,秋季是暑热与寒凉交替的季节。不过,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因此不是酷热与寒凉的分界线。因为立秋还在暑热阶段,尚未“出暑”,仍然很热,真正“出暑”要等到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民间有“秋后一伏”之说,意思是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此时酷暑并没有过完。市民真正感觉到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立秋之后,市民在饮食方面应特别注意。市中医专家娄琪说,此时节应多吃生津养阴、利湿润燥的食物,少吃辛辣、煎炸食物。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功能的食物,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西红柿等。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养生应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物为主,重视肌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秋季是一个适合运动的季节,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运动时不要过度、要适量,以免身体过度疲劳。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缓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等。
“一叶知秋”。让我们静待暑去秋来,一起聆听秋的声音,仔细感受秋的味道,不负最美时光。(全媒体记者:张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