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本周前期天气晴好 后期体感湿热

      过去10多天,我市雨热无缝衔接。我们先是经历了入夏以来最强高温热浪,紧接着迎来大范围强降雨。7月15日、16日,我市天气终于迎来盛夏难得的平静期,虽说大部分时候晴天,但高温并没有强势反扑。前几天的降水有效缓解了我市的旱情,补充了土壤底墒,不过,受强降雨影响,个别田地湿度较大,秋作物病虫害发生风险增大,相关人员应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新的一周,前期我市以晴间多云为主,虽然最高气温不算太高,但天气依然炎热,最高气温为34℃。据了解,这种状况是由一个庞大的热高压系统造成的。热高压系统是一种大气环流现象,由地面受到强烈的太阳辐射形成大陆高压叠加副热带高压形成,通常出现在夏季,尤其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热高压系统的特点是气压高、温度高、湿度小、风速小、云量少,它会阻挡冷空气和湿润空气进入,导致天气持续晴热。

      到本周后期,“既暖又湿”的大气具备较好的热力条件,此时只要出现小小的波动,大气就会变得不稳定,导致出现局地短时阵雨。气温较高,湿度又大,天气变得湿热起来,体感会比较难受,尤其是午后,湿热的感觉会更加明显,因此,大家防暑解暑工作一定要做好。

      目前,我市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此时期,除气温整体偏高外,降雨将更加频繁,尤其是雷雨大风这样的强对流天气,更容易搞“突袭”。未来一段时间,空气的湿度将进一步增大,体感温度也会进一步升高。

      新的一周,天气变化较大,炎热与降雨相伴,大家要避免中暑。


      大暑:夏浓暑盛 清风归心

      7月23日,我们将迎来大暑节气,热浪滚滚、万物蒸煮,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到了。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虽处夏季末尾,但高温热浪却丝毫没有偃旗息鼓的意思。

      市气象专家说,通常,大暑节气在三伏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这意味着高温高湿、雷暴频繁将成为天气的主旋律。“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此时节正值中伏前后,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晴天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阴雨天则闷得让人难受。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热死泥鳅”“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等谚语。

      市中医专家娄琪认为,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人出汗多,睡眠少,体力消耗大,消化功能差。因此,天气一热,许多人的体质会有所下降,常常是“无病三分虚”,一些阴虚体弱者更易产生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口苦苔腻、脘腹胀闷等症状。此时节,空调温度不宜设置得过低,一般控制在27℃左右为宜,室内比室外低3℃~5℃为佳。要适当多喝白开水,也可用金银花、菊花等煮水当茶饮用,清热解毒。饮食以清淡为主,按照中医的理论,可以多吃一些莲子、百合、绿豆等清热健脾的食物。

      大暑时节,市民可在早晨到室外进行一些健身运动,但运动量不可过大,达到身体微汗便可,最好选择散步或静气功。中午气温高时不要外出。要安排好午睡,白天只要微感困乏,即可小睡片刻。

      大暑时节,最重要的是保持心静,夏浓暑盛,清风归心,心静自然凉,别让心情“中暑”,进而影响到身边的人和事。(全媒体记者:张仲鹏)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