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0.jpg

在杞县宗店乡刘庄村,90 多岁抗美援朝老英雄给村干部和学生讲述当年战斗故事。资料图片

      把故事用深情去讲述,让烽火在传承中重现,将精神镌刻于心,让英雄永记心间。

基因彰显红色,初心牢记心田!

      一个个鲜活的革命斗争故事和一处处被烙上红色印记的革命遗址、遗迹,凝结成了一部杞县人民的革命斗争史。站在这片曾经烽火连天的土地,听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令人思绪万千,内心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

      “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县考察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时,作出了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杞县百万人民正发扬着革命老区人不畏艰苦、奋发拼搏的品质,为杞县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群众在美好的生活画卷中幸福生活而增能赋力。

      近年来,杞县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区建设的系列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的工作部署,深入挖掘杞县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革命历史纪念馆,并沿G106国道规划建设了杞县红色文化示范带,为进一步弘扬水东革命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弘扬先进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能够为助推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最大限度地画出农村社会的“同心圆”,激发乡村振兴发展的巨大内生力量。

      高大的解放门上,7位解放军战士的塑像有的手持红旗,有的吹着冲锋号,身姿挺拔、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穿过解放门走在虎背岗的大街上,临街的房屋墙壁上写满了红色革命标语,绘满了有关豫东战役的宣传墙画、豫东战役的大场景画,街上还矗立着一组组八路军战士、解放军战士和群众的铜塑像,让人们身临其境般感受豫东战役那段难忘的岁月。“虎背岗村曾是淮海战役总前委陈毅和邓小平的临时指挥部。”7月20日,行走在宗店乡虎背岗村的仿古街道上,杞县县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常峰边走边向记者讲述着这里的红色历史。

      在这个地处睢县、杞县、太康三县交界地带,素有“鸡鸣闻三县”之称的红色之地采访,通过一路走一路看,记者深切感受到在县乡的大力支持下,村民在村委的带动下,思想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通过红色定位,义无反顾地搞发展,经过近几年呕心沥血地打造,已经成为远近闻名、众多单位前来参观学习的红色旅游“打卡地”,被授予“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开封市党员主题教育基地”等。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最生动的象征。党领导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可歌可泣的历史不能忘记。”谈起建设虎背岗村的初心,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政伟坚定地说。

      红色文化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制度、作风、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多年来,杞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工作,组织开展全县革命遗址大普查,建立档案台账,争取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专项资金补助,结合实际采取对应措施进行修缮与保护;发挥红色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用活红色文化,加大对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创作了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通过近几年的保护开发,先后打造出党史教育基地14个,做到了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如克威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师陀故居、睢杞战役陶陵岗阻击战纪念馆、豫东农民武装起义纪念馆、曹鼎新故居暨中共杞县地委机关纪念馆、王介夫故居中共睢杞太中心县委特委纪念馆、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纪念馆、吴芝圃革命事迹纪念馆、宗店乡程庄和虎背岗村豫东文化创作教育基地等,每年吸引数十万党员干部及群众前往参观学习。

      2022年,杞县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示范带”建设,示范带沿106国道从北至南纵深百里,共包括9个乡镇18个村,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打造出杞县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长廊。该示范带建成后将与开封宋文化旅游、兰考焦裕禄精神研学游完美结合,构成“开封到兰考、兰考到杞县、杞县到开封”闭合完整的文化旅游线路,把杞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此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如今,在杞县大地,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彰显的越来越明显,部分乡贤也积极筹措资金,为本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出力、献策。杞县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热潮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全媒体记者:汪少冲)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