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熄火”后 持续性高温“卷土重来”

      根据市气象台的预报,受冷涡影响,7月3日到4日,我市白天有大雨、中雨,并伴有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由于雨水的打压,气温有所降低,最高气温为31℃。不过,虽然白天最高气温不高,但夜里较热,再加上空气湿度大,体感会比较难受。7月5日,冷涡“中场休息”,我市最高气温为37℃。

      市气象专家提醒,强降水来袭时,市民应减少外出,外出时不要在有积水的道路上行走,应避开漩涡喷泉,必要时可用木棍等在水中探路,还要远离电力设备。同时,市民要注意防范道路湿滑和能见度低对交通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低速行驶、谨慎慢行。

      随着小暑节气的临近,高温将成为天气的“主基调”。7月7日起,持续性高温“卷土重来”。随着冷涡越来越少,高温天气持续,我们要做好和高温天气打持久战的准备。

      一般来说,夏天热不热,高温天数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气象学上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当天就是高温日。从此指标来看,我市今夏不但热得早,而且时间长。至于今夏是否比往年热,还要等夏天过完后看整体数据。

      本周五(7月7日),我们将迎来小暑节气,这是盛夏伊始的标志。小暑时节空气湿度大、气温高、闷热感较强,即为我们常说的桑拿天。小暑时节,市民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应避开高温时段,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同时应关注高温天气对安全生产和健康的影响。


      盛夏开启 三伏天将至

      本周五,我们将迎来小暑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1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5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古人认为此时节“暑气尚未极也”,意思是暑热尚未达到顶峰。紧随其后的大暑就代表“大热”了,即天气热到极致。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节气后不久,就要进入三伏天了。此时节,阳光很烈、高温潮湿多雨,有利于万物生长。

      小暑、大暑究竟哪个更热?市气象专家认为,大暑和小暑之间经常“没大没小”。有些年份是“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有些年份是“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还有些年份是“小暑连大暑,有米懒得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9%的地区极端最高气温纪录诞生于小暑期间,大暑期间这一数字为26%。因此,大暑小暑各有千秋,真要比较的话,大暑更容易上演高温“连续剧”,胜在持久,而小暑则在爆发力方面更胜一筹。

      烈日炎炎,消暑才是紧要之事。今人有空调电扇,古人则更多是“时摇轻扇倚绳床”,轻摇罗扇或喝冷饮、吃冰食等。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东京街市上就有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凉水荔枝膏”等,实为消暑好物。

      市中医专家娄琪说,此时节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要节制、清淡,不可贪食、过量,以富有营养为宜,注意营养均衡。天气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睡眠充足,还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全媒体记者:张仲鹏)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