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被困“南下计划”推迟 本周我市阴雨天多但气温偏高
昨日,我市境内出现能见度低于500米的浓雾天气,部分地区能见度低于200米,局部不足50米,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最近,受静稳天气影响,我市多出现雾天。市气象专家解释说,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阴雨天气下,空气湿度不断增加;气温基本维持在13℃~14℃之间,气温低迷,水汽容易达到饱和状态;风力较小(1级~2级),大气处于静稳状态。
根据市气象台预报,随着昨日夜里冷空气的到来,叠加降水、大风等的共同影响,我市大气湿清除和扩散条件转好。本轮冷空气不强,除了带来弱降水外,还使得最高气温略微下降,大家要注意及时增加衣物。
据了解,对我市来说,现在的天气格局是暖湿气流明显偏强,冷空气明显偏弱。除本轮外,本周我市几乎不会再遭受冷空气侵袭,所以,即使阴雨天气不少,但气温还是在缓慢回升。本周的平均气温偏高,为11.5℃~12.0℃,尚未达到入冬的气象条件。据中央气象台预计,准备“出手”的冷空气,已被更强的暖气流困在西伯利亚和蒙古北部,“南下计划”推迟。这也是我市本周阴雨天多但气温偏高的根本原因。
据预测,这样的格局一方面注定11月是一个大幅偏暖的月份,另一方面,随着西伯利亚“冷库”不断积蓄力量,如果11月底和12月初出现寒潮,那么寒潮将会很强。
算算时间,其实也差不多要冷了,毕竟明日就要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了,光听名字就感觉寒意扑面而来,但我市目前仍是一派深秋的景象。回望今年的秋天,我市虽然也有几次大降温,但整体上还是“暖”字当道。目前已确定今年要晚于常年入冬,至于何时入冬,还要看下一轮的降温过程是否“给力”。
这段时间,气温波动幅度不是很大,天气整体上还不错,大家可以抓住秋天的“小尾巴”,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出门赏秋。
小雪 天地始寒 一路向严冬
明日我们将迎来小雪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0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由深秋的凉转为初冬的寒,但尚未达到严寒。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国平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事实上,小雪节气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虽然叫“小雪”,但和气象学意义上的小雪没有必然联系。
市气象专家表示,这个节气之所以叫小雪,是因为“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的气候特征。“小雪”是个比喻,反映的是此时节寒潮活跃、降水渐增,不是表示此时节下很小量的雪。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实际上,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小雪、大雪节气。
谚语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表明小雪节气过后,天气将逐渐进入寒冬。不过,近些年,随着气候的变化无常,有些谚语会略有“失真”,但小雪节气是天气逐渐转为寒冷的时间节点是确凿无疑的。
市中医专家娄琪认为,小雪时节,市民要注意御寒保暖,防止感冒。冬季阴冷晦暗、光照较少,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的状态,而常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还有助于调节情绪,让人保持乐观。饮食宜选用温润益肾之品,如羊肉、牛肉、鸡肉、栗子、核桃、黑木耳等。很多人喜欢在冬季吃火锅驱寒,但火锅中易放花椒、干辣椒等辛温燥热之物,加之室内供暖、穿衣严实,人体热量无法及时外散,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皮肤干燥脱皮等症状。
小雪时节不宜早晚运动,应在太阳出来后运动,运动以慢跑、瑜伽、打太极拳等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的人应避免大汗淋漓。(全媒体记者:张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