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热短暂缓解 高温蓄势待发 市民本周仍需注意防暑降温

开封手机报 08-08 00:04 我要分享

  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上周后几天我市天气晴朗,气温一个劲儿往上冲,不到中午就超过35℃的高温线,再加上空气湿度大,市民一出门就浑身汗津津的,着实难受。

  今天的最高气温没有那么高,但体感依然闷热。市气象专家说,地表湿度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就会一天比一天热。另外,空气湿度大,再加上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天气晴朗少云,阳光照射使地面增温,天气就更热。

  不过,从明天起,副热带高压倒是偷起了懒,暂时减弱控制,并进一步南撤,午后我们可能会迎来阵雨或雷阵雨。有了雨水的打压,最高气温会回落,止步于33℃。虽然最高气温下降幅度有限,对我们来说也只是热的程度不同,但是好歹有所缓和,体感也会舒适一些。

  不过,副热带高压的“打盹”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短暂“中场休息”后,副热带高压又将牢牢控制我市,从周四起到周日,高温将卷土重来。再加上空气湿度较大,体感上并不好受。一般来说,气温在32℃、湿度在60%以下时是人体对较高气温的适应阶段,气温达到35℃、湿度高于60%时,就到了中暑的临界点。

  副热带高压“赖着”不走,“高烧”不退,我们能做的只有忍耐,但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市气象部门提醒,高温不“熄火”的日子里,市民谨防热射病等重度中暑疾病的发生,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多喝水,减少在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

  

  高温闷热天气 市民如何防护

  处在高温天气尤其是立秋后的湿热天气里,人很容易中暑。中暑可不是小事,会造成人体生理功能紊乱,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症状。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症状。面对高温闷热天气,市气象专家和市中医专家给出了防护指南,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一,户外活动要避开高温时段。这么热的天,市民尽量不要出去玩耍了,如果非要进行户外活动,也要避开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段是10时至15时,市民外出时应尽量避开这个时间段,确需外出的,要做好防晒,尽量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着透气、散热的棉、麻等面料衣服。

  第二,要有充足的睡眠。湿度大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闷热和湿热的环境易导致人的神经系统不稳定,有的人在夏季很容易出现心烦意乱、焦躁不安等情绪变化,进而引起失眠焦虑,建议大家尽量在23时之前入睡,成年人每天至少保证7个小时的睡眠。

  第三,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市民要按出汗量多少喝水,出汗量多,饮水量应适当增加;不能等口渴才喝水,要定时喝水,少量多次;可选择喝白开水、茶水、柠檬水、绿豆汤等。如果出汗较多,应注意补充盐分,可选择一些运动功能饮料,或者在白开水和茶水中适量加点盐(0.1%含盐量即可)。除此之外,每餐可喝点菜汤、鱼汤、鸡汤等补充水分。

  空调是降温的好帮手,但空调温度不要调得过低,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也会导致中暑。大家要保持居室的通风,但不要守着空调和风扇。白天空调温度应保持在26℃左右,睡觉时空调温度调到28℃为最佳。(全媒体记者:张仲鹏)

责编:kfsjb_ts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