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纠缠” 高温“收敛” 本周我市天气较凉爽
只要阳光“敬业”,即使不是高温天,盛夏的热情也让人难以忍受。不过,雨水多少可以消减酷热。7月16日入伏,随着雨水的到来,高温只能暂时退场,我们得以享受这夏日的凉爽。三伏天里,由于雨水频刷存在感,炎热指数相对来说就不会太高。
根据市气象台的预报,本周我市依然多雨:小雨、阵雨、中雨,各种“姿态”的雨将轮番上阵。在这种情况下,气温会被雨水牢牢牵制住,高温“收敛”,市民可享受三伏天难得的清凉。
三伏天之所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是因为这段时期北半球积累的热量最多,加上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导致整体气温偏高。有了雨水的“加持”,高温的“气焰”就会被打压,最高气温基本在32℃上下,周五最高气温甚至在30℃以下,再加上最低气温只有22℃,体感就会比较舒适。
不过,现在毕竟是盛夏,加上雨水多、空气湿度大,体感温度要比单一的气温数据高,也就是说,只要最高气温超过30℃,闷热感依然会很明显。
总体来看,本周多数时间尤其是夜间会比较清凉,但只要雨水一离开,气温就会立刻反弹,周日最高气温将达到33℃。一旦晴热返场,我们就需要慢慢熬过这三伏天了。
本周六我们将迎来大暑节气,这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来到,二十四节气就走了一半。需要注意的是,大暑的到来并不意味着炎热即将过去,只要三伏天没结束,大暑后的天气还将非常热。因为,大暑后还有“秋老虎”,同样多高温闷热天气。
大暑:赤日几时过 清风无处寻
本周六大暑,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代表夏季炎热程度的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气温高,农作物生长快,各种气象灾害也频繁。
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最炎热的节气,也是降水量最多的节气,因此,大暑节气的气候特征就是雨热同期。
民谚有云:“大暑无汗,收成减半。”很多人觉得大暑酷热难熬,但农民朋友却唯恐天不热,因为该热不热庄稼会欠收。此外还有“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等说法,意思都很明显,都是在讲三伏天或大暑时,雨量充足与否是庄稼能否丰收的重要前提条件。
即便天气炎热,古人却讲究“以热制热”,所以大暑时节的食俗多含进补温热性食材。晒伏姜、吃伏羊、喝伏茶……这些都是人们度过酷热三伏天所采取的方式。尤其是在三伏天吃羊肉,不仅以热制热、排汗排毒,还有助于排出身体里的湿气等。
大暑时节,人体能量消耗很大,因此,市民运动时要控制好强度。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喝些凉盐开水,呼吸新鲜空气,在额头或腋下等处进行冷敷。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服用祛暑药物。如经过处理仍不见好转,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此时节运动着装以宽松浅色棉织品为最好,因为款式宽松,散热性能就好;颜色浅不容易吸热。(全媒体记者:张仲鹏)